安徽省会合肥未来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吗
首先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样的城市才是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指的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在城市规模、基建、文化、消费等层面,一线城市一般均领先于其他城市。
一线城市的标准: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能力等各层面。
一线城市在生产、服务、金融、创新、流通等全国社会活动中起到引领和辐射等主导功能。既可按行政级别划分,也可按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划分,或者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GDP总量等标准划分。
合肥,作为我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科技示范城市,国家两大综合科学中心城市之一,合肥拥有的大科学工程密度,在国内仅次于北京。而合肥近年来兴起的产业区,多是以高端科技成果为依托的转化!让合肥成为华东地区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2017前三季度,合肥经济的名义增速在全国排名第二。最近五年内,合肥将诞生数个“千亿”规模的产业聚集区。这些产业聚集区,都是以高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依托的。
想要成为一线城市还需要达到一线城市标准的各项指标才行。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这十几年来合肥经济强势崛起,其GDP接连超过了昆明、南昌、石家庄、长春、哈尔滨、沈阳等省会城市,但合肥2018年的GDP也只有7822.9亿元,与一线城市相差甚远,目前合肥只算得上是二线城市。
其实,官方从未给城市划分一线、二线、三线,如果去百度:什么是一线城市?会得到这样的答案:一线城市是指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但是一线城市的标准是什么?根本就没有出台过官方定义的标准,这都是由民间机构定义的,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也与GDP挂钩,因为北上广深也是我国GDP最高的四座城市。当然也不能仅仅只是看GDP,北上广深的城市资金总量、上市公司数量、产业结构等在全国城市里都是非常出众的。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这十几年来合肥经济强势崛起,其GDP接连超过了昆明、南昌、石家庄、长春、哈尔滨、沈阳等省会城市,但合肥2018年的GDP也只有7822.9亿元,与一线城市相差甚远,目前合肥只算得上是二线城市。
近年来还出现了关于“新一线城市”的说法,由第一财经评选出来的“2018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除了四个一线城市之外,还有15个新一线城市,分别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合肥并不在此行列,其实力也还要低于新一线城市一个档次。
就目前而言,全国公认的一线城市只有四个,也就是前面说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其实我认为,既然是民间机构定义的,后来又成为约定俗成的叫法,那么以中国幅之员辽阔,城市众多,未来应该会有别的城市会获得大家公认为一线城市,如果未来中国一线城市真的增加了的话,那么我认为增加的城市大概率出现在以上15个新一线城市当中,而合肥想要成为一线城市,似乎可能性还比较低。
在第一财经发布的2019城市分级榜单中,新一线城市十五个,合肥,排在二线城市第三位。这比前两年的位次又提升了。事实上,合肥的排位,一直在上升。
可以说,合肥,未来成为新一线城市,是没有疑问、没有悬念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首先,我们看一下合肥的优势。合肥,是一座科教立市、科教兴市的城市,合肥,全国三大科学中心之一,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三大存储基地之一,这些都是国字头的桂冠。这和资源型城市、加工制造业城市截然不同。
一个城市,全力押注科技,在科技上持之以恒的下本不动摇,这是需要胆魄、需要定力的。因为在科技上投入,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收获和效果,开始是要赔本的,是要潜伏多少年,才能有回报、才能爆发科技投入的威力的。所以,急功近利者做不到这一点。
应该说,合肥那么多年在科技上默默的投入,潜心静气的筑基,又经过漫长的潜伏期,现在终于到了收获期。而如果科技投入一旦进入收获期,那它的经济增长和普通资源型城市、加工制造业城市则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资源型城市、加工制造业城市经济是按照倍数发展,那么科教型城市,经过长期投入到了收获期,则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依靠高科技立市,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城市发展,受外部因素影响小——比如加工制造业,很可能因为产能环境等等,说关停并转,就关停并转了,关停并转后,城市又要谋求转型了,资源型城市,如果资源枯竭,也要面临转型的问题。对一个城市来说,这个转型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是巨大的,因为转型,比如转为科教型城市,需要面对大量的基础投入和短期无有回报的现实。
所以说,科教立市,科教兴市的合肥,已经走上了一条不需要经历第二次选择或者转型阵痛的直道,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这应该是其他一些面临转型或者第二次选择的城市所羡慕的地方。
我们来看看,合肥经过多少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在科技方面,产生的优势和成果。合肥,是全国三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国三大存储基地之一。合肥拥有三所国家实验室,有资料显示,在已建和新建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合肥8个,上海6个,武汉2个,南京1.5个(其中一个和连云港共建),大科学平台合肥也有7个,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是仅次于首都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现正在进行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合肥超算中心、合肥先进光源等大科学项目建设。合肥是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会员城市。合肥又先后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合肥还入选全球十大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合肥将与国际标准等高对接,与英国剑桥同一方阵!《自然》杂志刚刚发布“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合肥入选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强。
所以说,合肥成为全国三大科学中心之一,是实至名归。而国家科学中心建成,又会有很强的马太效应,会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企业入驻,高科技人才和企业入驻,又会产生更多的高科技,从而良性循环。
再从区位优势和区域定位上来说,合肥也必将迈入新一线城市。在国家层面规划中,合肥在区域定位中,是“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区域性特大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是长三角核心成员,长江经济带核心成员。正在施工的江淮运河项目,将联通长江、菜子湖、巢湖。合肥,将从巢湖出发,沿着运河,一路向南,走向菜子湖,走向长江,合肥,将和都市圈成员的桐城,真正实现同城一体化发展,真正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沿江城市,"大湖名城,长江明珠"的合肥,将和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一起并列"长江五虎"。
所以说,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科教软实力,还是从区域定位、区域优势上来说,合肥晋升新一线城市,都是并不遥远的梦想!
与权威书籍校验,汉语对"合肥"中"合"的基本释义,合,[ hé ]:1.闭;合拢:~眼。笑得~不上嘴。2.结合到一起;凑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对):~办。同心~力。3.全:~村。~家团聚。肥,[féi],这个就不要过度解读了吧。
名字起得好,就像其滨湖万达城的董事长王健林说得好:“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你看看能用几年挣到一个亿。你是规划五年还是三年。到了以后,下一个目标,再我奔10亿,100亿”。所以一线城市对合肥来说还是指日可期的。
安徽的省会该怎么确定是个千古难题。人望最高的南京不在安徽,历史最久的安庆位置太偏,四通八达的合肥底蕴不够,还有一票皖东南的小兄弟芜湖虎视眈眈……,于是,霸都之名又被传开,我信手由缰,秉笔直抒。
处于皖省之中,所谓的大蜀山就一小土丘,滨临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就一死水微澜,于是每年蓝藻爆发时期,味飘两岸,着实难堪。
合肥明清出了48个进士,而光安庆市辖的桐城,明清两代有据可考的进士240人,文化底蕴方面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合肥失分太多,搞不清楚的是,合肥的许多古迹都不是原址重建,而且陈列也是太过现代痕迹,发展旅游业,只是个笑话。
JAC巨亏上亿,又赶上汽车业大环境不佳,今年的报表又是几何呢?迅飞科技名声在外,但今年为什么大裁员呢?房价前些年涨了个全球第一,什么时间又会蓄势待发呢?
作为七千多万的人口大省,合肥最不缺的就是流动人口了,一出合肥南站,等个个把小时的TAXI就是约定俗成的经历,但路上再堵上个把小时也是见多不怪,一路听着的哥对房价的抱怨,外地人对霸都之名一定深有体会了吧?
省会合肥自诩为长三角城市中心城市,至少现在勉为其难,2011年收纳庐江后,离枞阳江岸直线距离也就四十公里了,但引江济巢后,确实与长江联通,那时才会名副其实。至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说,我老百姓见得少,至少没有惠及到我们的成果,所以不能乱说。
合肥我接触到的朋友,工资真心不高,四千左右每月,但物价不低,在滨湖随便一个小饭馆搞桌菜,能划去半个月的工资。但大街上豪车如云,有当地朋友说车主大多拆迁户。
最后说个题外话,合肥女孩子大太阳天和下个小雨都不打个伞,总是行走匆匆,不知道是不是生活节奏太快的缘故呢?
外地人看合肥就如雾里看花,枚撮其概,只能应景答题,不喜勿喷。
国内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间早已形成以北上广深为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都市圈领衔发展的格局。在如今外部环境大不如前,整体经济放缓的趋势下,任何城市想要取得高速增长都是件极为困难的事。也就意味着无法轻易突破或扭转以北上广深为首的这种格局,目前的位次是怎样,大概率在未来一段时期也是怎样。
首先合肥的经济总量仅为7800个亿,离经济总量最小的广州有1.5万亿的差距,即使停下来给你追,以最近5年合肥平均9.5的增速都需要12年才能达到广州目前的水平。就是在中部六省,前面都横着武汉、长沙和郑州,想要赶上都颇为不易。
其次经济总量并不代表一切,重庆目前和广州的经济总量相差2500个亿,有谁认为目前重庆已接近一线城市的水平了吗?没有人这样认为!
严格说来一线城市只是一种国民认同感,并不是城市规模与实力的差距(虽然实力确实有差距)。这种高度认同感觉缘自于经济刚起步的年代,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通过先发展起来的北上广深找到了就业机会,实现了各自的财富积累,再不济也通过北上广深回到家乡建起了房子,还完了债务。这种影响全民的认同感才是无法被取代的,即便后来的苏州,杭州或无锡也成了外向型经济的代表,也无法替代这种时代赋予的高度。
当然了,现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已逐年缩小,所谓一线二线仅从城市面貌或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并无多大区别。部分城市甚至在个别指标上面都已开始超越北上广深了,如地铁里程、工资收入等等。
但北上广深除了上文讲过的强在影响力和认同感之外,更在于其辐射全国的能力,以及自我完善和造血功能,能够向全国输出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经验。所有的创新、创意和高新技术基本来自于四大一线。
而安徽作为一个还依赖中央财政补贴的省份,省会城市的自我造血又能强到哪里去?影响力、辐射力又强在哪里?
综合看来,目前各城市离北上广深仍有一段较长的距离要走,你在发展的同时,别人也在发展,甚至速度更快。如今城市间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优势产业和人口流入,吸引力远不及一线城市,强者恒强,合肥离一线城市的距离还太远。
合肥充其量只能是个小家碧玉,永远成不了巾帼英雄。它的经济和领导者的眼光和魄力局限了合肥的壮大。和周边的南京,郑州,武汉,杭州比,合肥是个洼凼子。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合肥的目标而不是现实。
都已经到未来了,地球已经爆炸了,人类和城市都消失了,还管他合肥有没有达到一线城市干嘛呢???
合肥,在省会城市中,绝对是名不见经传,甚至于默默无闻的存在。而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之初,只不过是个人口规模,仅仅为五万多的小县城,成为省会城市之初,合肥的经济规模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在倒数第一!
直到改革开放之初,合肥的经济规模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只是排在倒数第六!
提起合肥,诸如“二胖”“吸全省之血,肥一己之城”的说法,反而掩盖了合肥的真面目!可以说,没有哪座省会城市,不仅在自己省内,被普遍吐槽,在省外也是不被看好!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默默无闻,低调到不能再低调的省会城市,愣是从成为省会之初的倒数第一,成长为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十的城市,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第二十六位!
曾经,排在合肥前面的西安、哈尔滨、福州和南昌等城市,对于合肥来说,真可谓可望而不可即——可以说,中国省会城市中,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交通条件,还是人口规模,几乎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基础条件都比合肥好!
回望过去,看现在,就是这样一座基础条件在省会城市中最差的城市,发展成为令人刮目相看I型城市!因此,说合肥是一匹黑马,了解合肥的人,绝对不会有人反对!
今天的合肥,虽然成为长三角I型城市,但是相比于苏州、成都、武汉、南京、杭州、无锡、长沙和郑州,差距还很明显。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如果说合肥能够成长为未来中国的一线城市,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侧目哂笑——真是痴人说梦!
然而,回望过去,把时间倒退十年,那时,如果有人说,合肥能够超越南昌、福州、西安和哈尔滨,人们的反应肯定也是侧目哂笑!可历史就是这样。记得在九二年,本人曾经说过,中国将在三十年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时,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在发高烧说胡话!要知道,九二年,由于我国受到国际制裁,国家经济紧缩,通货膨胀速度几乎让人绝望。而我,当时只不过是个二十岁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伙子!
预判,从来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展望。今天只是二线城市的合肥,未来成长为一线城市,完全有可能,而且,这个成长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只有十五年左右!理由如下:
第一,安徽是个拥有六千多万人口的大省,省内只有合肥具有最强大的人口聚集能力。回望十年来,合肥的人口增长速度,在全国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重庆。
第二,高铁八纵八横时代,合肥的高铁线路密度,在国内仅次于北京!高铁线路分布突破“米”字框架,成为“时钟”状分布,让合肥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国家级铁路交通枢纽!
第三,中国已经走过低附加值的低端制造业聚集历史。未来城市的发展将靠科技和以金融为主导的服务业支撑。而以科技为主导的金融服务业,最具有生命力!
合肥,作为我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科技示范城市,国家两大综合科学中心城市之一,合肥拥有的大科学工程密度,在国内仅次于北京。而合肥近年来兴起的产业区,多是以高端科技成果为依托的转化!让合肥成为华东地区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2017前三季度,合肥经济的名义增速在全国排名第二。最近五年内,合肥将诞生数个“千亿”规模的产业聚集区。这些产业聚集区,都是以高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依托的。
第四,与国家发展定位和安徽省力争把合肥打造成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相适应的是,国内多所顶尖或一流的高校,纷纷在合肥设立研究所,成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机构,或设立分校。
国内多家机构,也将合肥列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城市之一,排名多在第五位。
综上所述,未来合肥发展成为一线城市,绝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痴人说梦!
合肥能不能成长为一线城市,主要看怎么样定义一线城市。
试想,北京是政治中心军事中心科学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经济中心,深圳是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合肥如果成长为科学中心科技中心,合肥是不是一线城市?
几年前说,人皆讥笑。现在已经比较明朗。合肥目前有三个国家实验室,一个在筹建国家实验室,后面还会争取四个。合肥真的会成长为科学中心科技中心。
经济是可以爆发式增长的。一个世界性大公司的投资建厂将新增多大的GDP?最新消息,以色列一个世界前十的芯片代工厂落户合肥。这可是在中国多个牛逼大城市之间竞争的结果。这样的成功案例以后会越来越多。现实就是如此。马太效应。脱颖而出者会集中更多的资源,会迎来高速增长。
看到了,就正好分析一下。我又看了下这次疫情的地图,感觉…最厉害的湖北跟安徽西部接壤,包括河南。
然后跨过安徽,安徽东南部的浙江上海最厉害。
不过,我理解问题的角度通常不太一样。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说明安徽没什么人去,所以感染的少呢?
不帮吹也没必要黑。仅供安徽朋友思考
长春市的GDP如果东北第一,能否成为东北的中心城市
长春市的GDP即使不是东北第一,也是东北的中心城市,因为现在已经是了。
至于要成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希望也很大。首先,排除大连,地理位置实在是最大的短板。其次,排除哈尔滨。近年来,GDP一直垫底,发展乏力。第三,沈阳已经连续申请三次都未获批,机会已经渺茫。沈阳曾经的东搬西建确实是步好棋,企业获得了一波政策红利,但是可惜的是产业结构并未实现优化,仍然是以重工业为主,且竞争力仍然不足,颓势尽显。近年来,一直在以房地产死撑,但是没有产业的支撑,这样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而长春,产业结构相对更健康,发展后劲足,这两年履获国家政策支持。这说明长春的发展思路获得了国家的认可,长春已经接替沈阳肩负起了振兴东北的重担。
所以说,东北如果有国中,那一定是长春。
长春GDP第一,一定会成为东北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不是看GDP的,而是看区域核心竞争力和辐射范围。不然深圳、南京、杭州、青岛、苏州、长沙这些城市都成不了中心城市,郑州反而当上了国中。
长春虽然GDP在前些年长期力压沈阳,甚至有望反超大连,但是去年四普核减之后,长春GDP缩水1271亿,加上沈阳的178亿增量,长春和沈阳的差距瞬间发生了1449亿的巨大改变,从领先沈阳变成如今落后沈阳500多亿,加上综合实力也不及沈阳,想要竞争中心城市是几乎没指望了。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客运枢纽、最大的陆路枢纽、最大的金融中心、最全产业门类的城市,同时与9个城市相邻,是衔接关内关外的必经通道,这样的优势是长春难以比拟的。长春虽有吉大和一汽,但是除了这以外也真的没有什么竞争力强的品牌了。相邻城市的竞争力也不及沈阳周边。说起来长春和哈尔滨挨着,有共振发展的可能,但是看看这俩城市的面积吧,加起来近8万平方公里,都快赶上浙江省了,两个城区相邻200多公里,所以这样的邻居其实并没有真正共振式发展的前提,仅仅是行政划分相邻罢了。
其实去年年底已经有很多平台曝出沈阳升格国中的消息,但是很快又都把内容下架。既然同时这么多消息同时出现,恐怕不是空穴来风,加之沈阳原本就是东三省国中呼声最高的城市,如今GDP又反超了长春,长春再想逆袭已经难上加难。
目前来说很难,毕竟沈阳才是东北的门面,如果GDP第一的话也还是有很多方面比不过沈阳的,例如沈阳铁路局,沈阳军区。长春按照地理位置来说可以算是东北的中心城市,其他方面还需努力,目前长春经济增速较快,以后说不定会是一匹黑马
对东北国家还是有过关注的,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给沈阳调整产业结构!结果呢?拿去盖楼炒房了!看着沈阳遍地高楼大厦却没有人……真是感慨万千啊!所以国家看清了沈阳发展的瓶颈,就这一点已经不可能选沈阳做中心城市了!至于长春的机会在于一切都是新的,让我咋整就咋整,政策再好都能给你盖出来第二个“雄安”……
省会看整个省综合实力。因为现在都是全省供一市。全省资源没多少,底子薄,你想使劲供一个城市也没多大力量。尤其城市发展好,周边也得不能太差或者好。
所以中国现在三大核心城市群,是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强强协作才能更强大。
而长春吉林省太弱。周边老乡也没太强。东北三兄弟加起来GDP都没有山东高。
想成中心太难。东北中心也就大连,沈阳有机会。
长春,哈尔滨,大连,沈阳都是东北的中心城市。但综合实力最强的仍然是沈阳,因此东北真正的中心城市是沈阳。
就东北主要四城而言,GDP在十四五期间只有大连市或勉强达能1万亿,为啥是勉强,因为除去不确定性因素等影响,才是最有把握的!
以长春的经济量体,十四五期间必须保持年均GDP增长8.5%及以上才能达到1万亿?告诉你长春做不到,它可不像合并公主岭带来几百亿GDP那么快。话又说回来,长春还能合并谁呢?你总不能省内相邻三市都来一个吧,四平市给了公主岭,松原市″给了扶余",吉林市″给了舒兰″,这样能吗?
长春虽然在东北版图的中心,但只是象征的中心,因为无论是交通还是经济辐射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本省之内,在东北都没有较大突破,更别说是全国了。以全省之力发展一座城市,也为长春日后的尴尬埋下了伏笔!
东北肯定会有一个中心城市,而这个中心城市只可能是沈阳,战略位置决定的,其他几个大城市都不足以辐射整个东北。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正在建设中的沈阳经济区(沈阳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工业门类齐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之一,京哈铁路、沈大铁路、沈吉铁路、沈丹铁路、沈佳铁路、沈山铁路、苏抚支线和哈大高铁等多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
沈阳有8个国家的总领事馆,分别是美,俄,日,德,法,澳,朝,韩。
长春的GDP按照现在这种状态来说,很快会成为东北的第一。但东北的第一还没有突破亿万级别,还是在全国中站不到前列。那就算拿下了东北的中心城市,也不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事情。
以长春的规划,我们可以发现,长春一直的目标是东北亚的中心地带,要带动东北亚地区的发展,所以现在的长春是在脚踏实地的向着这个目标而努力着。
努力的建设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东北亚金融中心。努力向着万亿级GDP目标一步一步的走着。
想必如果按照近几年的改变,长春很快会成为人们眼中不一样的城市,不以沈阳,哈尔滨对比的城市,会引领着更多的行业在这个城市中打造一个更宜居更吸引人们目光的城市。
那时候,不只是GDP的第一,而是综合类的第一,才更值得做东北的中心城市。你说呢?
哈尔滨市新区的发展潜力如何
看看上海发展浦东用了多少年行吗?真正的哈尔滨人都清楚江北和平房的地理位置与发展过程,江北也只有松北区看上去不错,松北区只有阳明滩大桥和友谊路新江桥下桥口附近还像大城市,这说明什么?就这两个看着还行的地方这几年都干了些啥?凯宾斯基经营几年要关门改名了、万达城也就松北居民学生去逛逛、竟然还有附近居民自豪于万达亚洲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大哥这是哈尔滨,滑雪场也成了热点了?至于利民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大学城里除了师大还有像样的学校么?建了个奥特莱斯就都沸腾了,就能腾飞了?利民开发区以制药为主,不可能比浦东的金融产业环保宜居吧?平房区建了个云谷,跟大数据等技术有关,能比贵阳厉害?不清楚。总之所谓新区的现状真的是千头万绪的不灵光,放在国家级这个级别上看,真的看不出竞争力在哪里。
我希望家乡越来越好,但是要看清楚现状,不是评上国家级新区就能一夜暴富的,需要太多努力和漫长的发展过程,这是可能几代人才能完成的任务,降降温祛祛火,最近这么多人研究新区说来说去不还是想着买房升值那点儿事儿么,买了肯定升值,但是达到市区其他地区的价值还需要很长时间,还是研究一下浦东吧,多好的榜样。
哈尔滨新区是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新区。应该是中央振兴东北的举措之一。
1,哈尔滨新区由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的松北区,呼兰区的一部分;松花江南岸的平房区构成。分布在松花江两岸。区位优势明显。哈尔滨国际机场和铁路杻纽均分布在这一区间。
2,哈尔滨新区由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构成。涵盖哈尔滨的前沿科技和制造业优势。
3,对俄罗斯等国开放优势。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合作的科学技术产业园,俄罗斯青年创业园等在国内独具特色。
4,依靠大学大所搞哈尔滨特色的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比如,哈工大的机器人产业,703所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石墨烯,电站成套设备等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哈尔滨的制药业形成“药谷”;经济开发区的“福特”汽车制造商等。
5,哈尔滨的通用航空业以“y12”为先导,从制造,通用航空服务,形成产业链;同时,哈尔滨哈飞的直升飞机产业,大飞机铝材配套产业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6,发达的冰雪旅游业。以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东北虎林园,万达娱乐城等构成的发达旅游产业。
7,粮食和食品制造业。以北大荒集团,三九集团等企业巳经构成上千万的产业基础。
哈尔滨新区依托国家政策,上下努力,一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黑龙江,中国最北端的一个省份,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人口3788.7万人,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但是近几年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的经济都处于一片萧条之中。但是如今这一切正在发生着改变,黑龙江正在大力建设哈尔滨新区。
哈尔滨新区,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近期2020年,新区城镇人口力争达到100万人。区位条件优越、科技和产业基础比较雄厚、生态环境优良、对俄合作历史悠久、战略地位重要。这里将打造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以及特色国际文化旅游集聚区。
交通上,哈尔滨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对外交通系统,打造“一纽三网”国际航空枢纽;构建铁路枢纽,新增松原、吉林方向城铁,提升既有普铁线,规划“6条高铁+5条普铁”的“米”字枢纽。十二条放射线为肇快速、利民大道、呼兰大道、哈萝快速、先锋路、长江路、进乡街、哈五快速、学府路、京哈快速、机场快速、哈松快速。规划形成后,哈尔滨快速路网总里程将达到658公里,简直是四通八达。疏通会展中心拥堵圈,缓解四季上东、中北春城拥堵圈,优化动力广场拥堵圈,完善党校周边拥堵圈,破解哈站北广场拥堵圈。哈尔滨地铁2号线、4号线都在规划建设中。预计还要新建2条总长14公里的有轨电车,新建平房、江北3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哈北站大型综合公交场站。强化新区铁路站点与哈(尔滨)大(连)、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等高铁(客专)以及其他干线铁路的连接,密切与满洲里、绥芬河等重要口岸城市的协作。
科教上,到2020年,1所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6所左右高校进入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大学行列,20个左右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40个左右一级学科进入国内一流行列,还将引进多所中小学校。有各类研发机构215个,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及实验室91个。
医疗上,关于医疗这个民生大事,相信大家都有很多话想说。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哈尔滨新区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与提升。一家总投资7. 5亿的三级医院即将在松北区(哈尔滨新区)建成了,黑龙江天元妇产医院是目前松北区(哈尔滨新区)唯一的三级妇产医院。未来由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松北院区、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松北院区、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松北院区联合打造的专门针对妇女,儿童的“妇幼健康小镇”将在松北成立。“医院群”项目整合三家医院医疗资源联合建设,据了解,该联建工程位于松北区中原大道边,总建筑面积74793.37平方米。
哈尔滨新区是整个黑龙江目前最具建设意义的地区,未来还会有大动作。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评论。
首先要谈一点,到底应不应该买房?对于刚需来说,肯定首先考虑上班或孩子上学,甭管江北江南都得买。别的地方再好,你上不了班也是白扯。
如果不是刚需,投资怎么办?有人说房产泡沫太大,不能买。这么想的估计手里都没多少钱。不管用任何方法,当你手里的现金超过100万时,你都不可能对货币的贬值无动于衷。存在银行里,100万每年会贬值5万左右,相当于工薪阶层半年白干了。如果3百万呢?相当于辛辛苦苦干一年,颗粒无收还倒赔钱。
所以手里钱多到一定程度,去投资是必然的。中国有什么投资途径?股票,P2P,小心亏的血本无归。数来数去,就只能买房了。有人说经济崩了房子不值钱,纯扯,等经济崩了是钱先变废纸还是房价先崩谁知道呢?
回到最初的提问,江北房子有潜力吗?
看历史经验,02年的时候,道外房子3000左右,当时开发区还是一片荒地,10年以后开发区就完全碾压道外了。12年的时候,开发区房价8000,哈西群力也是一片荒地,好的房价6000,便宜的4000多,盛和,辰能开盘价也就8000,等到18年,哈西群力已经完全超过开发区了。
以上还只是省里的开发,现在国家层面要开发江北新区了,这是个什么力度?如果江北新区开发不好,省长怎么向中央交代?你要说江北缺学校,继红花园17中三中附中分分钟就能在江北建分校。缺常住人口,国家机关企业带头迁到江北。缺少服务业,各种招商引资全国拉人。
所以长远看,哈尔滨买房应该放弃道里南岗,江北绝对是价值洼地,未来最低也是群力水平。看看有钱人的流动趋势:南岗道里,然后开发区,然后哈西群力,未来肯定是江北。
但是买不买还要结合自身条件,刚需且在江南上班的,还是洗洗睡吧。想要投资的,可以在江北买房,让老人住。既解决了赡养老人的问题,又能坐等房产升值。买房不要冲动,不是什么房子都能升值的。江北的老破小,1梯3户的高层,户型不好,物业垃圾的小区千万别碰。看国家开发哪一块,找个有实力的开发商,户型配套好的,这样的房产要比现金安全。
我有关注过,发展潜力还是可以的。
主要是对俄贸易的基地,在这方面做好工作,前景潜力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工业基础和贸易通道还存在,虽然黑龙江在31个省份中倒数第三,主要是发展过剩,透支严重。不过,对于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科技和金融贸易,还具有一定的优势。中俄两国近年来合作越来越近紧密,对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是共同推动,所以,建立一个我国前沿战略基地的经济开发区,走轻资产道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个人认为,发展以下几方面还是可以的。
1.轻资产化运行,发展两国文化交流。
2.科技园区,两国之间在科技上可以建立专属综合合作科技。
3.金融,中俄两国贸易历史悠久,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建立一个统一的结算中心,有助于东北亚经济复苏发展。
4.农业,东北亚地区主要从事机器化的现代农业,做东北亚农业相关的文化金融科技交流中心,也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至于是规划在两个不相连的地方,我认为原因有三。
1.地理位置的缺陷,但是,可以形成互补,互相竞争的存在。
2.不同的定位,可以摸索出更适合东北发展的方向。
潜力还是相当大的吧!一直以来,大家对于新区的概念都很模糊,其实新区,笔者理解的就是国家给予一些政策扶持,从而使该地区注入生产活力、科技活力,实现经济增长。那么新区的发展现状怎么样了?首先从房价就可以看出来了,目前位于哈尔滨新区范围内的松北区房价上涨的很快!而且松北区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力度支持,比如高新科技区,校企合作,哈工程和哈工大都在新区拥有校企合作项目,这为哈尔滨新区也注入了科技活力。此外,前几天哈药集团总部也将搬入哈尔滨新区,旨在提高产能优化和提升设备。新区的发展更加多元化了!我刚才提到的都是我们在实际中能看到的,随着哈尔滨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相信新区的职能会进一步完善,从而发挥它的作用。
想要发展好哈尔滨新区前提条件就是要先修路、架桥、通地铁,现在新区确实要比前两年人口增长不少,但是配套建设上还是较为缓慢,一提到新区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字:远!那么怎么解决这个远字呢?当然就是要从交通方面入手,距离不能缩短,那么我们就想办法缩短路程的时间!像平房能不能建轻轨,像江北我们能不能加速,4、5号线地铁的建设,在公路大桥和松浦大桥之间能不能再建一座过江大桥或过江隧道?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如果把交通的问题解决了未来的新区可以说是不可限量,当然这也得看规划者和决策者的能力,现在的新区就像一张白纸就看画者的水平了,总的来说新区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它汇集了金融、科技、贸易、旅游、政治、文化、娱乐、体育等多个板块,给它点时间它会让你另眼相看!
先简单来介绍一下哈尔滨新区吧。哈尔滨新区是国务院于2015年12月16日批复同意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包括哈尔滨市的松北区、呼兰区,以及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达493平方公里。
一般来说,国家设立国家级新区的目的是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对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特殊的定位,发挥这个区域的潜在竞争优势。哈尔滨新区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发挥哈尔滨对东北亚国家的地域优势,重点发展中蒙俄经济走廊。在我看来,哈尔滨新区未来的发展拥有巨大的潜力。
据我了解,为了大力发展哈尔滨新区,哈尔滨市政府出资近40亿元,设立哈尔滨新区产业引导基金,重点发展投资服务贸易产业、对俄合作及文化旅游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以及绿色食品产业等六大产业。为此被国务院评为“区域双创示范基地”。
此外,随着哈尔滨地铁二号线和哈尔滨公铁两用桥等工程的建设,哈尔滨新区的交通将更加便捷;而随着哈尔滨群力和哈西地区开发接近尾声,哈尔滨房地产建设的重点也将逐渐转向哈尔滨新区;还有中俄金融联盟总部基地、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哈尔滨京东电子商务综合配套基地及贸易结算中心等落户哈尔滨新区,哈尔滨新区的商业也会越来越发达,值得期待。
以上就是我们的回答了,希望能对关心哈尔滨新区发展的朋友有所帮助。
松北新区获批已近两年,今年刚刚挂牌。
客观地讲,松北新区的发展潜力是令人憧憬的……
但是现在的松北新区,从某种层面看,与群力相比较,在绿化、建筑造型、布局、规划及街路景观等方面,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公交等民生、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差距……
仅在街区道路绿化上,就很不尽人意。
如与世茂大道一街之隔的世博路,还是断头路……
阳明滩大桥桥下西侧沿江堤段荒草丛生,树木稀疏……
凯利广场周边:卫生差……绿化差……
整个松北新区旅游资源目前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和建设……
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绿色松北、生态松北、科技松北、旅游松北、艺术松北——仍在市民的期盼和梦想中……
很多人都不自信,哈市的发展重点和重心在松北,随着省政府的北迁,未来10---15年,哈市中心在松北,群力哈西只合适居住,养生,就业机会没有江北的机会多,随着哈市市内装备制造业,大型企业的外迁,市区逐渐城市功能弱化,江北主要交通,教育,医疗,分布跟上发展或则提前发展,江北的前景和经济增长级,经济龙头和引擎的作用必将带来哈市中心的北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