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汽车报 进入智能化下半场竞争的究中中国车市,究竟靠什么打动消费者?国消8月8日J.D. Power |君迪 发布的2024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TXI)显示,在新能源汽车积累的持续竞争中,智能座舱成为打动中国消费者的追捧智能座舱一大利器。 新能源主流车型陷入“最卷泥潭” 研究显示,究中2024年,国消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化水平再创新高,持续智能化创新指数由2023年的追捧智能座舱528上升至550分。作为衡量先进配置渗透率的究中市场深度指数上升至195分,较去年大幅上涨44分。国消其中,持续主流新能源车型涨幅最为显著,追捧智能座舱由去年的究中181分跃升至246分,相当于平均增加了1.6个配置,国消可谓陷入“最卷泥潭”。持续科技平权造福消费者的同时,如何实现盈利成为车企们的“新困局”。 今年是J.D. Power |君迪 连续发布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的第5年,这项研究衡量了拥车期为2至6个月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新车车主对31项先进技术配置和8项基础技术配置的质量反馈及使用体验,综合考量先进配置的装配率和使用率表现,从而计算品牌创新指数(以1000分计),对汽车品牌的整体创新能力进行评价。2024年TXI的先进技术配置分为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个类别,其中,智能座舱的先进技术配置为25个,智能驾驶的先进技术配置为14个。 “在车市内卷的主旋律下,各家车企纷纷在智能化配置上加码,市场深度指数的大幅提升进一步推高了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创新指数。”J.D. 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涛表示,今年研究结果显示,用户高频使用和再购意愿更高的依旧是智舱相关配置,但我们也注意到,相较去年,更多智驾配置的日常使用频次也在增加。随着各家车企智驾方案的升级,这一趋势将会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对科技配置工作稳定性和准确性的抱怨持续上升。对于车企来说,在卷配置的当下,如何提升用户对科技配置的感知程度并做好质量把控,才是成功打动消费者的关键。 科技配置稳定性、准确性被诟病 在最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智能化配置率持续零跑。研究发现,2024年,在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细分市场中,豪华新能源品牌的市场深度指数为327分,大幅领先豪华传统能源品牌117分。主流市场中,新能源品牌(246分)与传统能源品牌(155分)也拉开了91分的差距。尽管在市场深度上差距显著,但在功能表现上,两大能源类别的差距却不明显,尤其在主流市场中,主流传统能源品牌(870分)与主流新能源品牌(873分)仅相差3分,而在豪华市场中,两者也仅相差8分。 而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在不断提升智能化配置率,根本在于消费者的青睐。研究发现,在车辆未装配先进配置的用户中,他们依然对智能座舱中的高渗透配置,如在线实时导航、车载智能语音助手、官方车控APP、数字钥匙等,表现出极强的购买意愿,而对智能驾驶相关配置的购买意愿相对偏低。这反映出智能座舱相关的科技配置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接受度更高,且在购车时更为看重。 同时,消费者可感知的配置数量连续四年上升:2024年,消费者在车辆上平均可感知到的先进配置数量为4.9个,较上一年上升1.1个,且连续四年上涨。这表明在中国车市激烈的竞争下,各车企在比拼智能化配置数量的同时,消费者在日常用车中也更多地感知和使用到了先进配置。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配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受到消费者诟病。在先进配置的使用问题中,功能不稳定/不准确的问题抱怨占所有问题类型的45%,这一比例连续三年上升。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中,该类问题占比分别为46%和39%,均为质量抱怨中占比最高的问题类型,反映出随着智能化配置渗透率的增加和消费者使用频率的逐步上升,消费者对功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