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歌的中文翻译者
1、《国际歌》,原题《国际工人联盟》,巴黎公社诗人鲍狄埃1871年6月创作,1887年收入其诗集《革命歌集》印行。1888年6月,法国工人业余音乐家狄盖特根据此诗谱成《国际歌》,同年7月23日由作曲家领导的合唱团“工人的里拉”在里尔的售报工人集会上首次演唱,后逐渐流传至世界各地,20世纪20年代初传入中国。
2、 1920年有两种《国际歌》的中文翻译。
3、第一种译文从1920年10月10日至12月5日分4次连载于广州《劳动者》周刊第2-6号(1920年10月17日出刊的第3号未续载),标题为《劳动歌》,译者署名列悲。据同代人黎昌仁回忆,列悲可能是黄凌霜与区声白合署的笔名。《劳动歌》共6节,译文如下:
4、起来,现在世上受了饥寒困苦的奴仆。
5、管治将来世界的理性渐渐强起来了。
6、做奴仆的人呀!起来,快起来!不要固执古人的谬误!
7、世界的基础快改变了,无产者将成为万有者!
8、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9、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10、君主、上帝、空论家,是不能拯救人类的。
11、工人呀!我们要拯救自己,以谋公众的幸福。
12、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13、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14、国家压制我们,法律欺骗我们,租税困苦我们!
15、富贵者则受保护,贫贱者则没有发言权。
16、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17、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18、是否除扑灭工党外便没有事情可干呢?
19、平民创造万物,什么是属于你们的呢?
20、你们应该把所有的财产,给回原有的主人。
21、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22、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23、和平是对我们自己说的,对待敌人要奋斗!
24、罢工是我们反对军备最好的武器。
25、吃人肉的人呀!你们想做新伟人吗?
26、我们的枪弹是向我们的长官发的。
27、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28、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29、城市的及乡村的工党呀!土地是属于我们的。
30、你们用我们的血汗养活你,有如掠夺鸟一样!
31、你们终有一日灭亡,太阳照耀此光明的世界。
32、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33、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34、这是《国际歌》的全译,而后来通行的译本则是以1917-1944年被俄苏采用为国歌的第一、二、六段为底本的翻译。原作产生于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之后,无产阶级处于资产阶级政权压迫之下,所以充满了反抗精神。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所以俄苏选作国歌时删去了批判国家、法律、租税、质疑铁路大王、反抗长官的内容。《劳动者》刊登《国际歌》全译与这个刊物的倾向有关。有文章称广州《劳动者》周刊为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主办,其实不确。据考察,广州《劳动者》周刊是梁冰弦、刘石心等无政府主义者为了宣传无政府共产主义、工团主义而创办的通俗宣传刊物,主要撰稿人为梁冰弦、黄凌霜、薛剑耘、傅无闷等无政府主义者,刊物先后由广州《天民报》、《广东群报》总经售。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手下的两名工作人员刚到广州时,误以为这份《劳动者》周刊是共产主义者所办,资助过印刷费。后来,陈独秀、维经斯基来到广州,发现了他们的真实倾向,试图争取他们放弃无政府主义观点,但未能如愿。俄国人不再给予资助,刊物遂于1921年1月终刊。[1]无政府主义虽然同共产主义有冲突,但在主张劳动人民权利、揭示劳动人民受剥削的阶级根源、强调根本改变社会制度的必要性等方面,与共产主义有相通之处,因而在五四时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广州《劳动者》周刊的发行量只有二三千份左右,而且刊物时间较短,加之所刊《劳动歌》翻译较为粗糙,所以流传不广。
35、 1920年的第二种译文是《劳动国际歌》,当年11月刊于留法勤工俭学会主办的《华工旬刊》,译者署名张逃狱。这一译文流传更为有限,笔者未见原刊原文,故从略。
36、 1921年5月27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刊出署C.Z、C.T同译的《赤色的诗歌第三国际党的颂歌》,这一译文同年9月收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C.Z、C.T即耿济之与郑振铎,均为1921年1月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耿济之早年就学于北京俄文专修馆,精通俄文,是直接从原文翻译俄罗斯文学的重要译者,翻译过《雷雨》、《复活》、《父与子》、《猎人笔记》、《卡拉玛佐夫兄弟》等大量作品。1919年他与瞿秋白、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宣传社会革命和民主思想。后进入外交界,1922年起被派往列宁格勒等地中国领事馆,1947年病逝于沈阳。郑振铎是新文学前驱者之一,精通英文,在翻译、创作与学术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树。50年代初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两所首任所长,1958年率团出访,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
37、 1920年七八月时,耿济之与郑振铎从一位友人那里得到一本海参崴“全俄劳工党”的第十四种出版物《赤色的诗歌》,书中共收诗歌25首。他们感到这些诗歌“充满着极雄迈,极充实的革命的精神,声势浩荡,如大锣大鼓之锤击,声满天地,而深中乎人人的心中。虽然也许不如彼细管哀弦之凄美,然而浩气贯乎中,其精彩自有不可掩者,真可称为赤化的革命的声音。不惟可以藉此见苏维埃的革命的精神,并且也可以窥见赤色的文学的一斑。”(C.T《附注》,载《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于是,由耿济之口译,郑振铎笔述,头天译出第一首,即《第三国际党的颂歌》。后因故未能接着译下去。当时他们不知道《国际歌》诗歌文本为法国人欧仁·鲍狄埃所作,只是当作俄苏革命作品翻译过来。这也难怪,一则他们所见的这首诗歌刊于俄罗斯出版物,书中并没有说明出处,二则1917-1944年间,俄苏采用《国际歌》为国歌,将其俄苏化了。鲍狄埃原诗分六段,俄苏用作国歌时选用其一、二、六段。耿济之、郑振铎据此翻译,以后中国流传的《国际歌》便沿袭了这一定例。
38、只要他是什么都没有的人,他就是完全的人。
39、也不是上帝,也不是帝王,也不是英雄!
40、那么,太阳对于我们总是一样的。
41、我们还能用我们自己的光的火焰来照耀的。
42、这个译本较为生硬,且只有歌词而没有曲谱,影响了其流传。
43、国人第一次见到的词曲相配的《国际歌》译本出自瞿秋白之手。瞿秋白先后在武昌外国语学校、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英文、俄文,精通俄文,在翻译、创作与理论批评方面多有建树。1920年参加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研究会,同年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赴俄采访。途经哈尔滨时,在参加俄国人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大会上首次听到《国际歌》。1923年春夏之交,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瞿秋白,把《国际歌》译成中文,并配上简谱,发表在1923年6月15日出刊的《新青年》季刊第1期(共产国际号)。歌词刊于《新青年之新宣言》之后,连词带谱刊于同期的末页。
44、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45、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46、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47、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48、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49、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50、瞿秋白多才多艺,通音律,一边弹奏风琴,一边吟唱译词,反复推敲。原文International,若意译,“国际”一词只有两个字,与歌曲节拍不易相合,经再三斟酌,瞿秋白采用音译“英德纳雄纳尔”。将上述两种译文比较来看,瞿秋白译文显然要准确、生动一些,究其原因,除了对此前的译本有所借鉴之外,大概主要在于他在十月革命后的俄苏有过聆听歌唱与革命生活的切身体验,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国际歌》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瞿秋白还第一次披露了“此歌原本是法文,——法革命诗人柏第埃(Porthier)所作”,“法文原稿,本有六节,然各国通行歌唱的只有三节”。他在题目下面充满激情地写道:“……如今劳农俄国采之为‘国歌’——将来且成世界共产社会之开幕乐呢。欧美各派社会党,以及共产国际无不唱此歌,——大家都要争着为社会革命歌颂。”“但愿内行的新音乐家,矫正译者的误点,——令中国受压迫的劳动平民,也能和世界的无产阶级得以‘同声相应’。”
51、瞿秋白不仅是《国际歌》的翻译者,也是其躬身实践者。他曾主持党中央“八七会议”,出任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后来,受到王明的打击,被排挤于中央领导机关之外,革命意志不衰,先在上海参与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又赴苏区肩负教育重任。1935年2月红军转移时被捕,同年6月18日,瞿秋白高唱着自己翻译的雄壮的《国际歌》,英勇就义。
52、几乎与瞿秋白翻译《国际歌》同时,萧三与陈乔年在莫斯科推出另一译本。萧三1918年参与创办新民学会,1920赴法国勤工俭学,不久参加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同年冬去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3年暑假期间,萧三与陈乔年根据法文、并参照俄文译配了《国际歌》的三段歌词,随即在留学生中传唱,并由他们带回国内,推动了《国际歌》的流传。现在通行的副歌中的“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即采用了萧陈译本。萧陈译配的词曲刊于1925年3月出版的《工人读本》。1925年7月12日,省港大罢工的工人创办的月刊《工人之路》第18期转载了《国际歌》歌词。萧三1939年春回国后,在延安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又对歌词进行修订、润色,成为直到60年代初流传最广的版本。[2]
53、 1962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进一步对《国际歌》歌词加以推敲,产生了传唱至今的通行本:
54、《国际歌》的翻译,既能够显示出文学翻译的艰辛历程,也可以见出文学翻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联,用时下所流行的话语来说就是“翻译政治”。
广州大学城的英文翻译,还有十间学校的英文全称
1、广州大学城:Guangzhou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
2、这个才是官方英文翻译,在广州大学城的城徽上写着的,还有就在刚建好的广州大学城中心区体育场馆的指示牌上也是这样写的,在英语新闻上提到广州大学城的时候也是这个名称,地铁站的英文报站也是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 S.(大学城南)、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 N.(大学城北)
3、中山大学 Sun Yat-San University(孙中山的名字孙逸仙 Sun Yat-San)
4、华南理工大学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5、华南师范大学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6、广东工业大学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ign Studies
8、广东药学院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9、广州中医药大学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10、广州美术学院 Guangzhou Acmdemy of Fime Arts
11、星海音乐学院 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城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城拼音 chéng部首土笔画 9五行土五笔 FDNT [城]基本解释
1.围绕都市的高墙:~墙。~池。~圈。~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楼。~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垛。
1.围绕都市的高墙:~墙。~池。~圈。~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楼。~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垛。
2.都市:~市。~镇。~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邑。~乡。~建。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记·田单列传》
百雉而城。——《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
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李白《送友人》
又如: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据城守御);城曲(城墙角落的地方);城铺(城上巡查的岗位);城堵(城墙)
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
邑曰筑都曰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又如:城大(一城的长官。即城主);城主(一城之主);城辇(帝王所居的都市。也泛指京城);城禁(城市的警戒防卫)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宋·苏洵《六国论》
土国城漕。——《诗·邶风·击鼓》
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又如:城郭国(古时谓西域筑城定居的国家);城干(筑城时埋置土中的木柱)
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唐·孙樵《书何易于》
又如:城寨(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城操(备边;备边士卒)
城在古代是指城邑四周的墙垣,一般分为两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城在古代还有国、国家的意思,比如,中央之城就是中央之国的意思。到了现代,城就主要是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也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多→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