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哪年建立的
1、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共和国长子”、“北国冰城”、“丁香城”、“天鹅项上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冰城夏都”"丁香之城"等美称。
2、哈尔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为解放东北乃至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2月27日,被毛主席公开称赞为共和国的长子。始于1990年的“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面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东欧等国家开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窗口,正在向国际博览会迈进。
哈尔滨是什么时候设立的呢
1、哈尔滨是1898年由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而兴建的一座城市。特殊的历史背景使饿罗斯民族传统建筑文化、西方新旧思潮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哈尔滨温和碰撞,交融共生,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
2、圣索菲亚教堂哈尔滨的城市规划始干1899年,仿照俄国首都莫斯科的面貌进行建设,以在市内呈丁字形相交的铁路线把城区分为若干区。其中埠头区中国大街(今道里区中央大街)上的主要建筑有协和银行(1917)、马迭尔旅馆(1913)、秋林商行道里分行(1919)、俄国侨民会(1909)等,俄罗斯传统建筑和“新艺术运动”样式的影响在这条街道上得以充分地表现。建于1903年的哈尔滨火车站作为哈尔滨的门户,以其“新艺术运动”的样式成为当时城市的标志。
3、东正教堂在形成哈尔滨独特的城市风貌中有重要作用。早在1898年,在全市的最高点,南岗的中心修建了东正教圣尼古拉大教堂,教堂平面呈希腊“十”字形,外形体现了俄罗斯木结构帐篷顶的传统形式,八角形的帐篷顶端高举着一个洋葱头型的小穹顶,曾被誉为“东方莫斯科”的象征,该教堂现已拆除。到20世纪三十年代,哈尔滨的东正教堂已达25座。其中1923—1932年间建造的圣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规模最大的东正教堂,它深受拜占庭建筑影响,主体采用砖砌拱券结构,在拉丁十字形平面的每个尽端顶部以惯用的帐篷顶加小洋葱头穹顶,交叉处是巨大的洋葱头式大穹顶,成为整个建筑的控制中心,颇有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气氛,至今仍是人们视线的焦点。
哈尔滨什么时候建城的
1、哈尔滨有人类居住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石器时代晚期)。
2、哈尔滨原名阿勒锦,元代转音为哈儿滨。清代称哈拉滨,满语意为晒网场,因为在铁路修建以前,哈尔滨为一渔村。
3、哈尔滨地区在夫馀、渤海、辽代时期分属夫馀国、渤海国颉府和辽国东京道管辖。公元1114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率兵抗辽,发动"宁江州"、"出河店"之战,大败辽兵10万人,1115年称帝,建立金国,年号收国,定都会宁府(今阿城市上京遗址),哈尔滨即为金上京的京畿地区。元、明时,哈尔滨又成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领地和奴尔干都司的辖地。清朝建立后,乾隆二十一年(1756)在阿城设阿拉楚喀副都统,哈尔滨为其所辖。清中后期,随着"京旗移垦"和"开禁放荒"政策的实施,大量满、汉族百姓移居哈尔滨地区。
4、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沙俄诱使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获得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1898年始称哈尔滨,属吉林省。从1897年开始以哈尔滨为中心修筑中东铁路,哈尔滨作为城市开始兴建。1898年,沙俄曾将哈尔滨改称"松花江市",1903年又复称哈尔滨市,俄国移民及其他欧洲移民开始大量移居哈尔滨。清亡后,中华民国政府于1913年在哈尔滨设滨江县,1914年设滨江道。
5、1921年成立哈尔滨市政管理局,1926年成立哈尔滨特别市,收回了长期被沙俄控制的行政管理权。在随后的满洲国时期,1937年改制建滨江省,哈尔滨为省会。直到1945年8月18日苏联红军夺取该城,设院辖市。苏联随后将该市移交于中华民国政府。1946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夺取该城。1949年改为松江省省会,1954年改为黑龙江省省会。
6、1999年8月11日,八个原来划归松花江地区的县城并入哈尔滨,使哈尔滨成了一个副省级城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