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红肠和大列巴面包为什么那么出名南方人喜欢吗
1、哈尔滨的红肠和大列巴面包是哈尔滨地方特色美食的一张名片。众所周知,哈尔滨在100多年前曾经是欧亚商贾云集的地方,是当时中国商业最发达的地方,是远东的中心城市,当时旅居哈尔滨最多的就是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犹太人等等。这些西方饮食文化的民族长期生活在哈尔滨,就逐渐地把他们的美食,诸如:啤酒、红肠、大列巴面包、俄式西餐等等都带入了哈尔滨。
2、哈尔滨红肠的出名是因为工艺繁复、用料考究、口味浓香、色泽红润,真正烤红肠的老师傅们曾经师承德国人、俄罗斯人,经过逐渐的调整、改良形成了现在的味道,在百年的进化中融合了中外风味,最终固定了下来。传统正宗门派有里道斯红肠、哈尔滨肉联红肠、哈尔滨商委红肠,后来的新兴门派也很多,但都有肠肉淀粉少Q弹紧致的内里和肠衣红润褶皱均匀密布的长相,享誉南北,备受赞誉。
3、至于大列巴面包,最好理解的解释就如法国人挚爱的法棍面包,都是为了享受面粉的醇香而诞生的品种,不同的是,大列巴面包发酵法不同,可以说,是俄罗斯人的“法棍”。南方朋友当然也喜欢,因为吃完了胃里很舒服。
4、大列巴抹黄油,配红菜汤、鱼籽酱和红肠,再来一瓶格瓦斯,这就是典型的战斗民族,不对,是哈尔滨当地人的传统吃法
5、说起来,壹周君接触这两样恩物已经是很久以前啦,身为哈尔滨人的某大学同窗,每年假期归来都会给室友们捎上一些红肠和大列巴。红肠倒是很快被灭光,而大列巴......我等南方软妹纸都是面面相觑,充满困惑——这种又干又硬的俄式面包,即便是比起馒头花卷,也毫无口感优势,嚼起来还腮帮子疼。
6、所以说,钟爱软糯口感的南方人,大多会对它接受无能吧
7、哈尔滨红肠就不多说啦,原名苏联立陶宛灌肠,有着百年历史的俄国引进食品。外表呈红色的猪肉烟熏肠,不管南方北方,大家都能接受它的味道。
8、至于说大列巴为什么在哈尔滨如此出名,这还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决定的。
9、众所周知哈尔滨被誉为“东方莫斯科”,当年俄国与中国合作修建中东铁路,大量的俄国涌入哈尔滨,为满足他们的需要,各种俄国传统食品商店便应运而生,大列巴就是其中的代表。
10、严格来说,“列巴”才是俄语“面包”的意思,因为个头是在是大,所以中国人在前面加了个“大”字。你可以想象重达4斤的面包是个什么概念
11、其实说它不好吃只是南方人的想法,哈尔滨人可是爱的不得了。
12、上面提到的壹周君的室友,她吃大列巴会首先切上几片蒜瓣,然后把蒜汁涂在面包的硬壳上,据她说这样吃口感超级棒,或者是将面包切片,抹上黄油,配合着热汤吃,可以当一餐饭啦
13、据说在上世纪初,能吃得起大列巴的都是上流人士或是俄国侨民,解放后,大列巴一度卖断货。而用粮票限购的时代,一个五斤重的大列巴要三斤半粮票,还要再加上1元钱才能买到,够一家人吃几天。
14、这个我应该很有发言权了,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几乎是吃着哈尔滨红肠长大的,至少可以说吃过的肠都是伴着红肠的味道,所以我的记忆中香肠应该都是这个味的。
15、直到来到天津,发现还有其他口味的香肠,才知道原来我记忆中的味道只属于东北。
16、生产红肠用的主要原料有肉、肠衣(动物肠衣,以猪或牛的小肠肠衣为最佳)、淀粉(马铃薯淀粉最佳),大蒜,盐和硝等。其中有一半是瘦猪肉,大约三分之一的肥猪肉,有的也加瘦牛肉,其余为淀粉和调料。
17、喜欢吃红肠,不仅仅是因为味道,可能也是一种乡愁吧。
18、哈尔滨的大列巴、红肠等为代表的食物其实不是原生的哈尔滨文化,而是外来泊入而受到当地人喜爱又溶入地方的文化。早年的哈尔滨外来族群很多,这些人有的是躱避一战后的饥荒沿西伯利亚过来的,有的是逃避新成立的苏联对沙俄分子的镇压而来的,还有苏俄西伯利亚劳改营的逃犯。这些外国人多数是斯拉夫人,包括苏俄境内的哥萨克和白俄,还有犹太人,波兰人等。这些外国外族人来哈尔滨定居后,带来了欧洲的建筑风格的房屋,他们居住的多是田园式的独居院,住欧式风格的农舍,在哈尔滨过去名叫马家沟、南岗现秋林公司周边以及道里偏脸子、正阳河、中央大街四周地区都是这些外人的居住区。他们居住下来,把他们吃的习惯和口味也带来了。用就地食材加工力道斯红肠,茶肠,干肠,养奶牛,生产牛奶,奶油,干奶烙以及各式的烤制面包等。这些食品有几个特点,一是口味适合高纬地区的人食用,热量高,耐寒。二是耐储藏。三是方便食用,不用现做,随时可吃。那时没有冰箱,这些食物比当地食品保质期长。这些特点鋳就了它在哈尔滨的地位。哈尔滨人喜欢它们,吸收这些外来文化,形成了现在的红肠大列巴啤酒和戈瓦斯饮料等为代表的这部分食品。这些食品除奶制品和饮料外,一般都烤制,制作程序严格。比如那时没有味素鸡精等调味品,但烤制的红包肠等扱香。这些就形成了哈尔滨的食品文化支柱,成为哈尔滨的名片之一。外省人来,吃了也认为是地方特色。回去也带一些高纬地区的特色食品给家人朋友享用。应当说知名我国南北。但客观的说南北地域气候文化差异,南方人特别是以米食为主的地区,因为口味不一,他们还是愿意享用当地的食品文化。但这不影响哈尔滨食品文化向全国传播。
19、小的时候吃不起,偶尔吃一次够吹嘘半年的。这两样食品典型的北方口味,我个人更喜欢香肠,绝对的东北风味。后来调到了南方,每次回老家探亲必须去哈尔滨的奋斗路副食品商店采购一些食品带回南方,香肠是必选的,有时大列巴也带一个回来,价格也都不便宜。但是南方的同事和朋友还真吃不习惯,特别是大列巴吃起来硬邦邦还酸酸的,他们更喜欢本地的腊肠。所以,地域性的饮食习惯还真是难改。
20、哈尔滨的红肠和大列巴面包为什么那么出名?南方人喜欢吗?
21、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哈尔滨的红肠和大列巴那么有名?弱弱地问一句,真的很有名吗?至少在本世纪之前,我不知道大列巴。哈尔滨红肠知道多少?又一次去北京出差,临回家前,进了一家大超市,那时候扬州还没有大卖场。我不知道买些什么带回去给孩子。转到冷冻柜那边,看到方肠红肠,每样买了一点。喜欢肉食的孩子,我觉着带这些东西回去,立马可吃。
22、果然,进门后面对孩子眼巴巴的样子,我得意地拿出了两种肉肠。方肠,我们第一次吃,没觉着好吃也没觉着难吃,一般般。那时候,火腿肠似乎还没有占领市场。带着期望,我们打开了红肠。一口下去,浓浓的大蒜味,差点呛昏了我们。回过来在此方肠,感觉真好吃。那红肠,放在一边,最后扔了。
23、这是我第一次买红肠,全家人第一次品尝红肠。我不能说不好吃,只能说口味上的巨大差别,让我们难以接受。后来吃过红肠没有,吃过。所以我的文字是第一次购买。后来一次到大连出差。同事托我带一点哈尔滨红肠,指定要秋林的。我细心地找到了这个牌子的红肠。自己顺带买了一根。
24、我想的是,被指定的品牌,可能不是这个味道吧。吃了后发现,差别与第一次相比没太大区别。但是有了心理准备,没那么排斥罢了。看了很多电视剧,其中不乏表现哈尔滨的故事。冰天雪地里,拎着红肠回到热气腾腾屋里的镜头,经常出现。所以,我只能说,不是东西不好吃,只是口味的差异。当然,现在红肠因为物流等,受众广了些。就像年轻人对于麻和辣的喜好没有地域差一样,他们对红肠的接受,超过了我们。
25、再说大列巴。我第一次看到大列巴名字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办公室有位北方人,她母亲的东北人,想吃。在有了某宝以后,她又一次看到了大列巴,便买了。在办公室每天念叨到了哪里。那时候是物流速度,远不是今天。我们几个同办公室的人,跟着她一起等待。我问她大列巴是什么?她说是一种非常好吃的东北糕点。
26、那时候我知道京八件,知道大麻花和豌豆黄等,东北的糕点好像没吃过。等同事收到大列巴时,我们全都等着看是什么美味。待到看到是巨大的面包时,我惊呆了。这么有这么大的面包?同事本来想用手给我们掰一点尝尝,没有成功。后来找到一把水果刀,总算让我们见识了大列巴。
27、至今忘不了一口吃下去的感觉。和面包的松软大不同,硬硬的很有韧性,关键还带了酸酸的味道。碍于同事的面子,我只说一般般,没说“不好吃”。而我们几个人共同的感觉是,怎么有这样口感的面包?
28、现在网上红肠与大列巴很多。那天突发奇想,买了哈尔滨的大列巴。我以为,第一次吃到的大列巴,是不是路上的时间太长了导致的酸味。现在物流多快!下单第三天,我收到了快递。晚饭没吃,我打开了大列巴。好像比那年松软了一点点。我用刀将面包切成一片片的,夹了咸鸭蛋。在勉强吃了一个后,第二个再不想吃了。
29、真的,大列巴也好,红肠也好,在我们这里知道的人不多。我之所以知道质量中东北的食品,是因为我们单位从北方搬迁过来,有很多东北同事。就说我买回来的大列巴,我拿去请我的妹妹吃,她们非常奇怪,我怎么会买回这么硬这种口感的面包,还说是不是过期放时间长了。
30、我是江苏扬州人,不是正宗的南方,算是华东人。但时意外的经验来说,红肠和大列巴既没有那么出名,也少有人喜欢。
31、不好意思,这样的回答,让你失望了。
32、在外地生活的老哈尔滨人没有不想哈尔滨红肠的!哈肉联、正阳楼、理道斯可以网购,商委红肠只能朋友带或亲自回哈才能尝到。像“哈尔滨风味红肠”此等蒙人仿品,真正哈尔滨人是不会买的。
33、大列巴或塞克,除了作为礼物,本地人也不怎么吃,相比较,马迭尔的槽子面包永远供不应求。
34、南方人对哈尔滨红肠和大列巴不会太感兴趣,只有老哈尔滨人才念念不忘,现在锅包肉都可以像零食一样吃了,想想就流口水…
35、我个人不否认秋林公司的大列巴和红肠确实是哈尔滨独有的美食(外地确实吃不到),但是我个人更喜欢华梅西餐厅的赛克儿(沙尔克)面包和商委的红肠,那更是全中国独有的美食(更为精致和美味)。
36、我非常爱吃大列巴。在天津几乎没有正宗的俄罗斯大列巴。前几年在睦南道与河北路交口处,有一家专营店,口味还真不错,只可惜现在连这家店面都没有了。以前,佟楼综合食品商场卖过,但口味稍差。至于其他大小规模不同的面包房,也有做的,但都口味没有那么纯正。现在要想吃这口儿,只有等到食品展销会时,才能买到来自哈尔滨的大列巴和红肠。
37、我觉得有点远了,就我个人而言,太原也有卖的,有家叫做一手店的肉铺,打的也是哈尔滨红肠,但是说实话,三十多一斤价格感觉和本地十几块的没多大区别,谈不上好吃,我就买过一回,再没买过,当然,价格是一方面,但是更关键的是,这种红肠还达不到那种好吃的程度,就是个普通的粉面肠而已,和本地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好像他们的红肠在本地卖的也不好,本地人不会花三十多块去买粉面肠的,就是纯粹的肉肠都卖不到这价位的,何况还不是。大列巴本人没见过,更谈不上吃了。
哈尔滨冰雪节详细攻略
我家是吉林的,我在哈尔滨呆了六年了,把你来回路途上的时间扣掉,我给你一份哈尔滨两日游的计划。
D1: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斯大林公园-冰雪大世界-夜宵
交通:游客可从哈尔滨市乘1、2、13、15、64、66、113路等公交车,到哈一百或时装大厦下车。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道里区透笼街95号,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最初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时修建的一座随军教堂。同年,俄国茶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以随军教堂为基础,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结构教堂。1911年,木墙外部砌了一层砖墙,形成了砖木结构式教堂。教堂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方式布置,既受拜占庭建筑风格影响,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造型。
巍峨壮美的圣索菲亚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同时,它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
直接从索菲亚大教堂步行到中央大街,大约10分钟就能达到中央大街的最南头。
中央大街是久负盛名的中华名街之一,始建于一八九八年,最开始时叫做“中国大街”,一九二五年才被改称“中央大街”。它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为10.8米宽。整条大街的建筑风格风格,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保护建筑13栋。一条小小的街道,含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含括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其含括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多姿,为世上少见。
中央大街为世人所称奇的是它的路面。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制成,形状像极了俄式的小面包,经过百年的洗礼,它们一块块还是那样密实而精巧,踩在上边那起起伏伏、光滑细腻的韵律质感,让人舒身惬意、步履翩然,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在旧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真可谓金子铺成的路。
中央大街上,有很多俄罗斯商城、东北特产店、哈尔滨红肠店,可以在游逛的时候买一些特色产品,回去作为礼品送朋友是相当不错的。
中央大街的美食很多,要慢慢品尝
午餐就在中央大街解决,建议不要一家店就吃饱,那样很多好吃的你就尝不到了。可以先到大安街56号的毛毛熏肉品尝一下他们的熏肉卷饼。熏肉嫩,做得绝对地道,配上酥酥的大饼,吃起来很香。还有东北菜,锅包肉脆脆的,赠送的大枣水也挺解渴。
切记,不要多点,品尝一下就好,一人一张饼足以,然后到下一站。考虑到已经吃过饼了,接下来可以考虑到华梅西餐厅去坐一坐。不过对于这家餐厅,建议不要在饭点去,否则要排队等位很久。
事先在网上查了查资料,以下几个菜品算是他们的招牌菜:烤面包(12元/份),罐闷羊肉(32元/份),罐焖虾仁(32元/份),软煎马哈鱼(30元/份),炸洋葱圈(20元/份),炸板虾(36元/只),红菜汤(10元/份),哈啤纯生(12元/瓶)。至于点多少、点什么,就根据自己的饭量、口味而定了。传说中的红菜汤其实就是番茄酱汤里面放了点大头菜,也就是包包菜,自己开玩笑说等回家我也会给家人做这个汤了。如果从华梅西餐厅出来,你还没吃饱的话,还可以去东方饺子王尝尝当地的饺子。水饺都是现做的,通过“透明工作室”能看到店员的操作过程。黄瓜虾仁水饺清淡可口,黄瓜的香气把虾仁的鲜甜烘托得淋漓尽致;三鲜水饺必点,馅心鲜美,咬下去有汤汁,味道超级棒。还做东北菜,金牌烧鹅皮挺脆,酱骨架分量很足。经过这一路,不饱也难了。如果你胃真的很大,你还可以去老昌春饼、露西亚西餐厅挑点特色品尝一下。不过,不管饱没饱,中央大街还有一样东西是你不得不品尝的,那就是马迭尔冰棍。
马迭尔是中央大街绝对的老字号。马迭尔宾馆、马迭尔音乐酒吧、马迭尔西餐厅、马迭尔冷饮店。仅从这些店面,就足以证明马迭尔在中央大街的一席之地。当然,最著名的还是马迭尔冰棍,据说,仅在中央大街,马迭尔冰棍每天销售就达一万多根。以前在网上看到,说马迭尔冰棍只要两元一根。真到了中央大街,才知道正宗的马迭尔雪糕要五元一根。吃够了吧?那我再推荐最后一种吃的,可以帮助你消化消化,那就是冰糖葫芦。哈尔滨的冰糖葫芦是独具特色,特色到你必须有勇气去吃。因为经过零下10多度的气温“锤炼”过的冰糖葫芦,一方面吃上去比较硬,另一方面也能让你整个嘴里都“冰”到底,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中央大街一直往北走,终点是一个广场,就是防洪纪念塔之所在。它建于1958年,为纪念哈尔滨人民在1957年战胜特大洪水袭击。1957年哈尔滨市在特大洪水威胁中,水位超过1932年洪峰0.58米。防洪纪念塔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塔高13米,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塔身底部设11个半圆形水池,其水位即1957年最高水位标志。塔身浮雕描绘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塔顶为由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组成的圆雕,表现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
防洪纪念塔旁边就是著名的松花江,冬天的松花江基本上都会结很厚的冰。当地人都会到松花江的厚冰上去玩耍,娱乐项目也挺丰富。
斯大林公园是松花江畔避暑游览地之一,与太阳岛隔江相望。建于1953年,原名"江畔公园"。全长1750米,是顺堤傍水建成的带状形开放式公园,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公园以防洪纪念塔为中心,以仿造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和遍布全园的“五色草花坛”,以及分布在绿地之间的“天鹅展翅”、“三少年”、“起步”、“跳水”、“舞剑”等十六组艺术雕塑而驰名海内外。
从防洪纪念塔到冰雪大世界,公交车29路可以直达,票价2元,也可以打车,大概29块左右。
冰雪大世界于1999年底在美丽的松花江畔诞生,每年1月5日开幕举行,汇天下冰雪艺术之精华、融世界冰雪游乐于一园,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于一体,场面恢宏壮阔,造型大气磅礴,景致优美绝伦,被誉为恢宏壮阔的“冰雪史诗画卷”。
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晚上去,华灯齐放,比较好看,但是,最好日落之前赶到,你可以看看没有展灯时的冰灯,而且,可以拍到日落和冰灯并存的景色,我在的士上看见太阳落下,巨大的、火红的太阳,那种壮丽,南方是完全看不到的,我只有急得跳脚的份了。在日落之后短暂时刻,你可以拍到深蓝色的夜空与冰灯,比后来的墨黑色夜空,另有一番滋味。
冰雪大世界最长的冰滑梯,大概300米,一定要坐坐,不要以为你是大人了,体会一下高速度下脑子一片空白的感觉。
地点:这个就看个人所好了,可以继续去中央大街找吃的,本人推荐道里区安国街147号(挨着新阳路)的士翔串烧工房。
这是一家有些年头的烧烤店,价格实惠,人均35元左右,种类也齐全,糖醋排骨串挺好吃的、回味无穷;吊炉鸡脖味道也不错,不妨尝尝;疙瘩汤是蕃茄酱做的,酸酸的,挺开胃;烤香菇的味道很棒。
几个人一起,把当地的哈尔滨啤酒每种品类都来一瓶,特制超干(12元/瓶)、1900臻藏(12元/瓶)、纯生(10元/瓶)、小麦王(6元/瓶)、特制(4元/瓶)等5种啤酒慢慢品,走起来,那绝对是一种很惬意的感觉!
D2:帽儿山滑雪-龙塔-太阳岛雪博会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亚布力滑雪?
此前在淘宝上拍了个亚布力滑雪,才60元/人,含往返接送+门票+午餐+雪具。后来听哈尔滨当地的一个朋友说亚布力的隐性消费较高,此外亚布力车程3个小时,滑雪时间只有2个小时。朋友推荐我们去帽儿山,说都是哈尔滨本地人去滑雪的地方,180元含接送和雪具,无其他隐性消费。车程1个多小时,滑雪时间9:00-15:00,不限时。
实际情况,确如朋友所说,帽儿山无隐性消费,滑雪时间也很长,一般人滑2个小时就腿软了。安全起见建议请一个教练,180元/小时。此外需要带自带泡面做午餐,经济又实惠。
门票:龙塔通票价235元/人,预定价215人/元;观光通票:155元/人,预定价145元。(当然,淘宝上可以淘到便宜点的。)
龙塔,即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亚洲第一钢塔,是集广播电视发射、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广告传播、无线通讯、环境气象监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塔,成为素有“东方莫斯科”美誉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新的标志性景观。
世界风光环廊——总长269.2米,总面积716.435平方米,以大幅墙面逼真再现了世界各地著名景观。181米观光层——设有世界最长的“云中漫步惊险环”及世界首家“空中名人手型馆”。186米是空中飞碟旋转餐厅——国内首家错落式旋转平台,面积1256平方米,是世界同等高度中面积最大的空中餐厅。190米室外观光平台——360度视角赏高空美景,同时还有蝴蝶长廊,其中展示了2000余种中外名贵蝴蝶标本。203米金源文化展——展出金上京博物馆珍藏的大量金代历史文物。206米祈福殿——汇集四大佛教名山的明代珍品古佛,分设智阁、财阁、运阁三个主题展厅。
门票:240元/人(同样可以淘宝搞定优惠票)
冬季的太阳岛是一个冰晶雪洁、玉树银花、浪漫梦幻的童话世界,被誉为“都市雪乡”;一年一度的太阳岛雪博会以巧夺天工的冰雪艺术、精美绝伦的冰雪景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奇特刺激的娱乐项目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使游人陶醉于纵情赏雪、戏雪、踏雪、沐雪的无穷乐趣之中,圆人们一个如醉如痴的冰雪梦。一般情况是12月16日预开园,12月20日正式开幕。
最佳观赏时间:最好下午2点以后去那时候光线适合拍照,大约4点就可以步行,到冰雪大世界,那时候可以看到没有灯光的冰灯,等待花灯齐放,就可以尽情地参观冰灯美景了。
交通:游客可以选择松花江江上通道步行或乘坐狗拉爬犁、还可选择乘坐松花江过江索道或公路汽车等多种途径进入景区。
1、旅游专线车:友谊路发车,途经友谊路、公路大桥至冰雪大世界终点。运营时间:上午9时--晚22时。2、直达公交车:88路,118路旅游双巴。3、换乘公交车:先乘坐12路、14路、22路、65路、67路到公路大桥,再转乘80路、85路、346路等途经冰雪大世界的公交车辆,在冰雪大世界下车。
从太阳岛雪博会出来,如果时间还充裕的话,可以先吃个晚饭,然后就可以去火车站了,然后坐车回京。至此,北京到哈尔滨两日游全满结束。
哈尔滨的冬季相对于南方来说是比较寒冷的,2月份的哈尔滨,温度大概在-25℃到-10℃之间,因此,在去之前做好御寒的准备工作是相当有必要的。因此,绒裤、围巾、手套、耳套、帽子、口罩、棉袜等保暖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有滑雪服或者冲锋衣,那就无疑是具有较高防御力的装备了。
(1)鞋子:“寒从脚下起”。从保暖的角度讲,鞋是最重要的。一双轻巧而保暖的鞋子,可以使你感到全身温暖。从经济上看,一双20元以内的棉鞋就足够了,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买保暖性好且价格高点的。
(2)衣服:同样要轻巧,滑雪服是最佳选择,挡风还耐寒,冲锋衣、羽绒服次之。
(3)绒裤:如果有南方人觉得自己比较抗冻而可以不穿绒裤,那你就错了。哈尔滨的冷有点冷到骨头里的感觉,腿的保暖性是相当重要。
(4)帽子:十分必要。哈尔滨虽然白天不是很冷,但有时候还是会刮风的,温度也低。记住,帽子不仅仅是女士的权利,男士也有必要,毕竟身体是自己的。
(5)手套:出去玩,手不可能一直装在兜里。拍照按快门、摆POSE,或者是拎包、吃东西,手都会与哈尔滨寒冷的空气零距离接触,因此,手套是必备物品,且一定要是保暖性好点的手套,到了晚上你就知道了!
(6)口罩:如果你不怕你的脸部被风刮得疼,也许口罩对你来说也许不是那么有必要了。但对于那些爱美、肉嫩的XDJM来说就绝对需要了。
(7)暖宝宝:准备几片暖宝宝,到了哈尔滨之后,可将暖宝宝贴于后背、肚子、膝盖、脚底,根据个人的冷暖程度选择贴的位置数量。值得注意的是,暖宝宝不要直接与皮肤接触,一定要隔层衣服直接贴在衣物上,发热保暖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8)保湿:哈尔滨的空气十分干燥,湿度一般在20%左右。所以,保湿就很重要。有些南方的朋友,到了哈尔滨后会流鼻血,这就是因为没有饮水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其实很简单,每天多喝些水就没问题了。女士带一支润唇膏就更好。
(9)预防感冒:由于室内和室外有比较大的温差,所以千万不要在出汗或衣物很少的情况下到室外,否则容易引起感冒。
(10)防止冻伤:在室外活动过久,如果有冻手脚的感觉,就应该立即活动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以防止冻伤手脚。发现手脚或耳朵、鼻子冻伤,不可立即用火烤或热水洗,应该慢慢揉搓,当揉得由白变红,即恢复正常血液循环后,再使用药物治疗。
鉴于只有周末两天假期,最好的出发时间自然周五晚上出发、周日晚上返回,只需要在哈尔滨住宿一晚。火车一晚直接到哈尔滨,还能节省住宿费。可以买硬卧、软座或者软卧,视个人经济条件而定。当然最好是买卧铺了,一觉睡过去,既免去了长途坐车的劳累,也可以为第二天的游玩养精蓄锐。具体车次有Z1、Z15、T17可供选择,买票时可将返程票一起买了。
从寒冷的室外回到室内的时候,“结露现象”会成为一个问题。就像在很热的夏天,冰箱里拿出的啤酒瓶上会有一层水珠,你的相机会出现同样问题,温暖空气中的湿气会凝结在镜头和元件表面,造成严重破坏。所以,要让你的相机缓慢变暖,在回室内之前,把相机放回摄影包,进屋前,把扣好的摄影包放在凉的窗台或没有供热阳台上,放上几个小时,让它的温度慢慢回到室内温度。另一种方法也很实用,即使用塑料袋把冰冷的相机包起来,湿气会凝结在塑料袋外面而不是相机机身或元件表面。注意,你要在屋外就用袋子套上相机,而不是把相机拿进室内后。
数码相机电池电力在严寒情况下会发生电力丢失现象,你会发现,你的电池很快就没电了,带上备用电池,电池要贴身携带。没有电的电池感受一下你的体温,温暖一会儿,你会发现电池又满格了。另外告诉你个小秘密,可以在药店或者超市买一种热贴,像创可贴一样贴在相机的电池部位,你就可以尽情享受摄影乐趣而不必担心电池没电了。
一般情况下,可上团购导航网站,将目标城市定义为哈尔滨,然后再搜索酒店,就能找到很多哈尔滨正在参与团购的酒店,找个在道里区的价格合适的酒店团购1晚即可。记得要提前3天打电话去酒店预约房间。
哈尔滨的著名景点,如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门票还是有点小贵的。冰雪大世界的成人门票是330元/人,学生票是160元/人。
哈尔滨红肠现在多少钱一斤啊
截止到2019年12月10日,哈尔滨红肠大约74.8元一斤。
哈尔滨红肠为哈尔滨特产的代表。哈尔滨红肠做法精良,产品光泽起皱,熏烟芳香,味美质干,肥而不腻,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酒宴、冷饮的上等佳肴,已成为各阶层消费者不可缺少的馈赠礼品和消费食品。
哈尔滨红肠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成为东北特产、黑龙江特产、哈尔滨特产的标志。哈尔滨红肠主要可分为哈尔滨秋林食品红肠、哈尔滨秋林里道斯红肠、哈肉联红肠、哈尔滨商委红肠,哈尔滨农大红肠,各自都具有不同的特色。
2013年12月,哈尔滨红肠地方标准征求意见,含肉量拟加大,也就是说,未来的哈尔滨红肠,口感和品质将会更加优良。
为更好地保护“哈尔滨红肠”这块金字招牌,提升哈尔滨红肠品牌影响力,2015年由哈尔滨红肠食品产业协会牵头,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注“哈尔滨红肠”商标,日前正式注册成功。
哈尔滨红肠协会确定了对合格企业无偿使用“哈尔滨红肠”图形商标的方案,对成员单位遍及全市及国内外的营销店实行“一店一牌一码”,即每个哈尔滨红肠营销店内均有“哈尔滨红肠”商标授权标识牌。
每个牌上均有一个二维码,消费者在购物时,扫码就能了解所购红肠食品的营销店、生产厂、“哈尔滨红肠”商标授权及管理者的相关信息等,实现防伪、鉴真和质量追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