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简介:圣索菲亚教堂简介
哈尔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座具有极其悠久历史的伟大建筑,也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哈尔滨辉煌的现代历史和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具体介绍。
只有索菲亚教堂能代表哈尔滨教堂的最高水平。它在赵霖街,离中央大街不远。从远处可以看到它绿色的穹顶高高举起,给人一种美感。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是远东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一年四季都充满了不同的风俗,无论是春夏秋冬。这是哈尔滨参观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地方,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也是它丰富历史的象征。
我一直希望冬天有机会去哈尔滨散步。购买了南航的幸福航班后,我选择在11月下旬去哈尔滨旅游一周。这次来哈尔滨也是机缘巧合。据说哈尔滨的前两天是十年来最严重的一场雪。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但是经过二滨来到哈尔滨,满街都是雪,证明雪有多大。
虽然之前去过几次哈尔滨,但总是匆匆忙忙。这次是专程去哈尔滨玩一周,好转一转。在哈尔滨的第二天,首先要去参观哈尔滨的地标索菲亚大教堂。
走近教堂前的广场,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拍照。教堂是用暗红色的砖铺成的。古老的红砖历史悠久,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厚重的过去。
零下十多度的天气很冷。拿着相机的手会冻很久。但为了拍出好照片,我还是坚持在索菲亚大教堂的广场上待了很久。自下而上,会让人觉得很神秘。
仰望如此宏伟的索菲亚教堂建筑,特别想知道它的建造历史,于是在网上查了相关资料: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教堂曾经在钟楼上丢失了7个音乐钟,屋顶的6个金色十字架被拆掉,现在已经恢复原貌。据说在那个年代,敲钟人可以手脚并用,让七个音乐钟一起奏出完整的旋律,远在几里之外。
圣索菲亚教堂创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中东铁路建成后不久,随着沙皇俄国军队的到来,一座高大的索菲亚木教堂在哈尔滨赵霖街建成。它原本是俄国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时修建的嵌入式教堂。同年,俄罗斯茶商费_奇斯加科夫投资并在军队教堂的基础上重建了一座全木结构的教堂。1911年,在木墙外砌上砖墙,形成砖木结构教堂。
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亚教堂第二次重建,历时9年。它于1932年11月25日竣工,成为远东最大的东正教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科亚西科设计的索菲亚教堂(SophiaChurch)宏伟、典雅、非凡,高53.2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正门顶部是钟楼,七个青铜音乐钟正好有七个音符。对于受过训练的敲钟人来说,用手和脚敲出抑扬顿挫的钟声是必要的。教堂的建筑平面以希腊十字架的方式布置,受到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影响。主穹顶和钟楼也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和“洋葱头”形状。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保护建筑。1996年11月,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2日至9月2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按照原设计对教堂进行了全面整修,扩建索菲亚广场7000平方米,将其打造成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宣传和弘扬哈尔滨独特的建筑文化。
2000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组织扩建了哈尔滨建筑艺术广场、中央休闲广场和城市建设规划展览馆建设项目。当年10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扩建后的建筑艺术广场面积由6000平方米增加到10000平方米,中心广场面积为36154平方米。
索菲亚教堂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东正教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科亚西科夫设计。整个教堂是四合院建筑,中央的主楼有一个很大的标准穹顶,红砖结构,高大宽敞。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教堂的平面设计是事物的拉丁交叉。这些墙都是用漂亮的红砖砌成的,顶部有一个巨大而饱满的洋葱圆顶。它支配着帐篷大小不一的四个翅膀,形成主从布局。四楼以楼梯相连,前后有四扇门。主入口的顶部是一座钟楼。铜铃做的七个音乐铃正好是七个音。他们被训练有素的敲钟人用手和脚击打。这个声音流传了很久,传到了阿城。
如果是旧的翻新,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
为了保护国家历史文物,1997年6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决定对索非亚教堂广场进行全面改造。修复后的圣索菲亚教堂,高耸的金色十字架,红砖绿瓦的屋顶,显示出教堂主体的雄伟气势,周围是休闲椅和绿地。
现在你可以在教堂里看到最初设计的复制品。教堂的平面是一个希腊十字架。在前厅的中央,有一个主舞台,两个辅助舞台和三个歌唱舞台。现在教堂的墙壁斑驳不堪,甚至有些砖块已经破损。许多壁画脱落。教堂下面的墙上挂满了哈尔滨的历史照片,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哈尔滨的发展历史和教堂的建造过程。整个教堂里最漂亮的是挂在上面的九盏吊灯。从吊灯的穹顶上垂下,沐浴在穹顶天窗射来的光线中,让人感到庄严而神圣。
站在广场上,仰望教堂,可以看到穹顶位于鼓基上,鼓基两侧各有一个高高的侧窗和一个小拱门。竖直的线条衬托出高大的主穹顶,前后左右都是帐篷般的尖顶,衬托出主穹顶。教堂的外观也有许多拱门。在门和窗户上,有许多层拱门。大拱辊套在小拱辊上,小拱辊支撑大拱辊。很难把它们数清楚。还有一些图案是由正方形、圆形和十字形组成的。虽然用的元素不多,但是给人各种垂直的效果。不得不佩服设计师们的巧妙设计。
圣索菲亚大教堂最美的时刻是在夜晚,教堂周围弥漫着浪漫的艺术气息。这座古老的教堂巍然屹立在这里,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恍惚间,把人带回了古老的哈尔滨,四周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悠闲的景象,仿佛在当今社会很难找到这样的场景。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头龙街88号
开放时间:8:30~17:00(16:45停止入场)
门票价格:上午免费(需提前预订);下午音乐会35元
照明时间:一般从45:00天黑开始,照明持续到晚上10:00(随时调整)
公共交通四通八达。建议从中央大街步行,从中央大街、西12街、西14街交叉口出去。自驾不方便,停车难。停车建议去附近的商场。
公交:乘坐1、5、20、61、113、114、206路公交车,在赵霖街站下车。可以走400米左右。
哈尔滨有哪些百年教堂
1、每一座的城市都有古老而斑驳的印记,在冰雪之城哈尔滨,有许多被时光保留下来的欧式教堂,这些建筑已经存在百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哈尔滨的百年教堂。
2、这座教堂始建于1902年,拥有百年历史,曾经作为祈祷所、东正教的一个墓地教堂,现是哈尔滨现在唯一恢复东正教宗教活动的教堂。1930年由俄罗斯著名建筑师尤·彼·日丹诺夫设计,仿照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艺术风格,在木结构教堂的基础上,重新建造了砖石结构的教堂,纯拜占庭式建筑,现坐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南侧(东大直街268号)。
3、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起初为随军教堂,现是哈尔滨及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也是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1923年9月在现址进行历时九年的第二次重建。建筑由俄罗斯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1932年落成。深受拜占庭建筑建筑艺术影响,有着俄罗斯式传统的“洋葱头”帐篷顶,罗马风格的拱券高窗宏,以及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有机组合,墙体全部采用红砖,建筑平面是希腊东西拉丁十字方式布置。现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88号。
4、伊维尔教堂建于1908年,原为驻军用东正教教堂,据老一辈人回忆,这里曾经作过音乐学校、办过服装厂,现哈站北广场修建中,将成为北广场建筑一部分。原有7个塔尖现已经被摘除了,属折衷主义建筑,砖木结构,外墙残留着精美的壁画。教堂前是教堂孤儿院,有较为出名的马赛克壁画,还保留鲜艳的颜色。现位于哈市道里区霁虹街工厂胡同。
5、圣母安息教堂建于1908年,一所东正教徒祭祀死者的教堂,原为俄侨新墓地,现在是哈尔滨文化公园的西大门。建筑属俄罗斯建筑风格,砖木结构,教堂入口处是圆拱形门廊,檐下是铁艺装饰,黄色墙面,窗额上配以灰白色贴面,历经百年的洗礼如今破败不堪,建筑外墙随处可见脱落的墙皮。现在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宣普街(近游乐场内)。
6、又名尼埃拉依教堂,1914年由德国人倡议、中东铁路局和民间捐助而建成,当时仅供德国侨民和各国领事馆的教徒使用,德国路德会教堂。解放后,辟为基督教堂,沿用至今,现为哈尔滨基督教堂。建筑师弗奥罗布设计,是一座带有北欧风格的哥特式砖木结构的教堂,有北欧的哥特建筑风格尖拱屋顶,高窗,整体红绿相见,但教堂规模较小。现位于哈尔滨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
7、呼兰天主教堂始建于1908年,为法国神甫戴治达主持建成,1945年被苏联红军占用,1956年后呼兰师范学校以及中学占用,期间当仓库使用,修复后如今成为黑龙江目前最大的天主教堂。其主体建筑为一座双塔型法国式教堂,哥特式建筑,因外观与法国巴黎圣母院有相似之处,被称作“东方巴黎圣母院”。主要分为天主教堂和教会楼,教堂内部很大,有两排高柱,修复后的天主教堂更显得高大上。现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东大街路北。
哈尔滨有哪百家教堂
1、每个城市都有古老斑驳的印记。在哈尔滨这座冰雪之城,有很多被时间保留下来的欧式教堂。这些建筑已经存在了数百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下面介绍一下哈尔滨的百年教堂。
2、这座教堂建于1902年,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这里曾经是东正教的祈祷室和墓地教堂。现在是哈尔滨唯一恢复东正教宗教活动的教堂。1930年,由俄罗斯著名建筑师尤比日丹诺夫设计,仿照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艺术风格,在木结构教堂这一纯拜占庭建筑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现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东大直街268号)南侧。
3、索菲亚教堂成立于1907年3月,最初是一所军队教堂。现在是哈尔滨和远东最大的东正教堂,也是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1923年9月,在现址进行了历时9年的第二次重建。该建筑由俄罗斯建筑师KiyasiKov设计,于1932年完工。受拜占庭建筑的建筑艺术影响,具有俄罗斯风格的传统“洋葱”式帐篷屋顶,罗马风格的高窗拱门,各种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墙壁全部用红砖砌成,建筑平面呈希腊拉丁十字排列。现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头龙街88号。
4、韦尔教堂建于1908年。它原本是卫戍部队的东正教教堂。据老一辈人回忆,这里以前是音乐学校,服装厂。现在哈尔滨站北广场正在建设中,它将成为北广场建筑的一部分。原有的七座塔尖已被拆除,是砖木结构的不拘一格的建筑,外墙上还保留着精美的壁画。以前的教堂是教会孤儿院,有著名的马赛克壁画,色彩明亮。现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季红街工厂胡同。
5、圣母安息教堂建于1908年,是东正教徒祭拜死者的教堂。这里原来是俄罗斯华侨的新墓地,现在是哈尔滨文化园的西门。该建筑为俄罗斯建筑风格,砖木结构。教堂的入口是一个圆形的拱形门廊,屋檐用熟铁装饰,黄色的墙壁用灰色的贴面装饰在窗额上。历经百年洗礼,如今年久失修,建筑外墙随处可见剥落的墙面。现在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宣普街(操场附近)。
6、聂来依教堂,又称聂来依教堂,由德国倡议、中东铁路局和私人捐款于1914年建成。当时只有德国侨民和各国领事馆成员使用。那是德国的路德教会。解放后改建成基督教堂,沿用至今,现为哈尔滨市基督教堂。由建筑师Froobu设计,是一座北欧哥特式砖木结构的教堂,具有北欧哥特式建筑风格,尖顶拱形屋顶,高窗,整体红绿相间,但教堂规模较小。现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
7、呼兰天主教堂创建于1908年,由法国神父戴志达主持。1945年被苏联红军占领。1956年后被呼兰师范学校和中学占用。在此期间它被用作仓库。经过修复,现在是黑龙江最大的天主教堂。它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双塔法式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因外形酷似巴黎圣母院而被称为“东方巴黎圣母院”。主要分为一座天主教堂和一座教堂建筑。教堂的内部非常大,有两排高高的柱子。修复后的天主教堂甚至更高。现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东大街路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