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中央大街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东起友谊路至经纬街路段西侧建筑红线,西至通江街友谊路至经纬街路段东侧建筑红线,南起尚志大街至通江街路段北侧建筑红线,北至尚志大街至通江街路段南侧建筑红线的区域和防洪纪念塔广场区域。
中央大街旧称中国大街,是哈尔滨西洋风情的所在。这条大街的形成,要追溯到1898年。当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拔给散居哈尔滨的中国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并且被称为“亚洲第一街”。
中央大街就是全国第一个开放式、公益型建筑艺术博物馆,被称作“汇百年建筑风格聚世界艺术精华”的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总占地面积94.05公顷,约1平方公里。中央大街及辅街的保护建筑、历史建筑和特色建筑为天然展品,对游人开放。
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现有欧式、仿欧式建筑75栋,各类保护建筑36栋,其中中央大街主街17栋。汇集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
这些流派集中涵盖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在西方也需要数百年才能形成的建筑风格,在中央大街却仅仅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大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
哈尔滨有哪些历史故事
历史上的香坊地区,名字称谓颇多,曾有"田家烧锅镇"、"老哈尔滨"(旧哈尔滨)和"上号"之称。
香坊为何称"上号"还有几种传说:一是1932年松花江发大水,道外被淹,群众逃难至香坊,因香坊地势高故称上号,道外称下号;二是中东铁路修建时香坊是堆放建筑材料的地方,因香坊地势高于道里,故称"上号"。
另外,人们还习惯于把香坊东部称东香坊(东号),把香坊西部称西香坊(西号)。上述几种称谓一直延用至今。
天一街旧称裤裆街,当属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一条街,便是一段历史,而天一街究竟埋藏着多少兴亡之事,只有你亲手叩一叩这条街历史之门才会知道。
裤裆街,顾名思义,这条街是“人”字形,一些当铺、小店就在“人”字形两撇的交点上。这条街由太古街到裤裆街开始分道,一条通往道外边的渡口,一条通往道里的兆麟公园(原有三五渔棚)、九站(原有哨卡一座),这便是裤裆街的由来。
1933年,因“裤裆”二字不雅,改称天一街。如今,天一街早已从市区地图上消失,但那时候人的创业精神、功绩将会永存。
现在人们几乎淡忘了这样一件事:在经纬十二道街到工程街一带,百年前曾有一个让人心寒的名字——三十六棚。三十六棚是老哈尔滨人对铁路车辆厂及其工人住宅区的统称,这里是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遗留下的贫民窟。“三十六棚”,顾名思义就是贫民窟的代称了。
在旧社会,哈尔滨市老道外桃花巷,每天晚上都会传出"见客了"的吆喝声,这是妓院的龟奴、老鸨子在"喊堂"(招呼接客)。鼎盛时,哈尔滨曾有烟花女子7000多人,桃花巷等地曾"娼盛"一时,街因人而得名。
“地包小市”,老哈尔滨人没有不知道的,这里是哈尔滨最早的集市,也是老哈尔滨最繁华的地方!
旧时,人们管抚顺一带叫做“地包”,却不是因为这里地势高!“地包”是俄语“机车库”的音译,早些年附近大民兴街有座“莫斯科兵营”,周围慢慢也聚集了很多乡民,形成集市后,人们开始把抚顺街和安宁街一带叫做“小地包”,把铁路车辆段大墙外和锁厂一带叫“大地包”。
哈尔滨百年老街与中央大街齐名,为何很多人都不知道
1、一说到哈尔滨的“百年老街”,大家肯定首先就会联想到举世闻名的中央大街,可实际上,哈尔滨还有一条“百年老街”与中央大街齐名,知道的游客却并不多,那就是“中华巴洛克”大街。
2、“中华巴洛克”大街位于哈尔滨的道外区,也是道外区最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这里浓浓的异域风情别具一格,中西合璧、土洋结合,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无不印象深刻。
3、17世纪从意大利兴起的“巴洛克”风格,其建筑豪华而富有激情,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其色彩浓烈、装修华丽、雕刻精细,被公认为欧洲最伟大的建筑风格之一,曾在欧洲风靡一时。
4、如果你去过欧洲旅游的话,应该不会对“巴洛克”建筑风格感到陌生,而当你来到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大街,肯定会感觉这里的建筑都有些“眼熟”。
5、“巴洛克”明明是欧洲的建筑风格,与中国“风马牛不相及”,那么,为什么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会叫这个名字?“中华”和“巴洛克”又为什么会被放在一起?
6、这就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了,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使得大批外国人和外国资本涌入哈尔滨,使哈尔滨迅速发展成一座远东国际化大都市,许多新潮的文化艺术理念随之被传入。
7、到了20世纪20年代,我国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纷纷在道外区置地,而巴洛克建筑风格刚好可以迎合他们的“炫富”心理,并使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对建筑进行改造,后来,这种风格被一位日本学者定名为“中华巴洛克”,并沿用至今。
8、“中华巴洛克”风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产物,如今在我国的武汉、北京、哈尔滨等地都还遗留着众多“中华巴洛克”风格的百年建筑,但像哈尔滨道外区如此密集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就非常罕见了。
9、然而,由于“中华巴洛克”街区的大部分建筑都已经年久失修,曾经的富商宅邸大多成为数十户百姓共同居住的大杂院或者挪作他用,基本上都变得破败不堪。
10、如今为了传承历史,发展旅游,哈尔滨开始逐步对“中华巴洛克”街区的建筑进行拆迁、改造、升级,尽可能地进行保护修整,试图还原它们从前的辉煌面貌。
11、虽然“中华巴洛克”街区的改造工作还在进行之中,但改造成果已经初具规模,不仅吸引了大量文创商家入驻,也越来越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12、那么,你有没有来过哈尔滨旅游?对哈尔滨的印象怎么样?你知道在哈尔滨的道外区还有“中华巴洛克”这么一条风格独特的“百年大街”吗?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你想不想到这里来走走看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