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焦点 快讯】
文/赖集悦
自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科技赋能汽车金融业正加速迎来强监管时代,汽车趋势汽车金融的金融监管不断加码,以客户的风控央行征信判定还款能力的传统金融风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而科技与金融的科技赋能结合,对解决汽车金融风控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汽车趋势作用。目前,金融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汽车金融风控领域的科技赋能应用越来越多,行业正从传统的汽车趋势风控管理向智能化风控阶段过渡。在2019中国汽车金融闭门研讨会(上海站),金融众多嘉宾围绕汽车金融的风控风控管理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交流。
贷前风控的科技赋能机制搭建和管理
贷前,对于金融公司来说,汽车趋势除了资金是金融否稳定、金融产品是否具有优势之外,放款速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起初大多风控流程需要通过提交证件复印件等各种材料进行审核,后来通过科技手段逐步简化手续,包括远程的签单、人脸识别,通过消费平台征信数据的应用等,使得风控更加科技化。
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个人金融部总经理邵兰华表示,科技赋予我们的,一个是风险上面的升级,使业务上面的能效取得了不断突破。通过对不同产品、客群的风险级别进行解析,为审贷这边制定区别化的审批策略,分配到相对应的审批能级的人员,这样对风控识别的精准度会提高,人员的能效也会提高。
“关于反欺诈风险管理,大家都知道,现在已经是贷前风控工作的核心了。历年来我们财务公司也是一直通过一些欺诈案例的积累、调查的反馈机制、多维度的资产质量数据监控、全方位的风控策略整合,一直在打造零售业务风险管理体系。”邵兰华表示,从上线的结果来看,效果确实比以前要好很多,通过一些经验积累,通过第三方的产品,做成了一个反欺诈的规则集,还有关系网络。关系网络,使用智能模糊匹配技术,构建出不同申请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将不同客户背后的潜在关联关系用直观的“网络图”方式加以展示,协助审核人员发掘团伙欺诈风险,如果靠简单的规则、简单的人工很难去把控或者发觉。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风险管理部经理吴晓蓓认为,做反欺诈是两个极端的结合:技防+人防。技防——我们的模型、反欺诈规则,帮助我们识别一些欺诈可能性比较高的客户。人防——汽车贷款和其他贷款有一个主要的业务特征,即汽车贷款是有实际场景发生的,一定是在购买汽车的场景当中完成的一个金融贷款的事件。所以,人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汽车贷款过程中有金融专员、整车厂帮助判断交易真实性,这是防范欺诈的核心关键。所以在反欺诈这方面,对经销商、渠道的依赖非常重。
同时,上汽通用汽车金融今年尝试从经销商级别或品牌级别、渠道级别对客户做差异化管理,也就是说信贷或反欺诈的差异不光是针对客户这一个维度,还会看经销商的维度,经销商提供服务的能力,品牌的优良、好坏,是多维度衡量客户的信贷资质。
如何与渠道、代理商建立风险共担关系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渠道为王。原来大部分厂商金融都是做自己直营的4S店,现在很多SP也加入到厂商金融里面。同时,原来的4S店,也跟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合作。显而易见,渠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众所周知,汇通信诚租赁有限公司是广汇汽车全资附属的融资租赁公司,开始于自店业务,但实际上在2014年,其自店业务和SP业务的占比就各有一半了。
“我们在自店的时候依托广汇汽车这个庞大的线下网络,可以做到更多的下沉式管理。我们的各个区域是直接可以管到每家店的金融专员,这可能对于SP业务来讲是其所不具备的。”汇通信诚租赁运营副总范兴波表示,另外也会通过很多技术手段对SP进行管理,包括对所有的渠道评级,这个评级是动态变化的,包括拒绝率或伪冒率等各方面的指标,也包括后端联动到逾期率等,发生变化的时候,评级都会变化。几乎每个月都会调整渠道评级,渠道从ABCDE一级级变动。如果整体表现变好,那么评级会上升。表现不好,评级就会下调。
作为主机厂旗下的汽车金融公司,可能风控相对租赁公司比较简单一点。东风日产汽车金融有限公司风险部部长张凌冬表示同样赞同人防+技防,“我们公司有反欺诈模型,但因为现在欺诈手段的变化多端,模型需要频繁迭代,我们跟一些公司合作,做一些机器学习,充实更多的第三方数据,让我们模型更智慧。”
同时,东风日产汽车金融还会挑出一些高风险客户,进行差别化管理。这就涉及到人防,因为对这些客户进行了一些特别的控制手段,这样经销店的满意度就会降低,这是很纠结的状态。欺诈非常严重的时候必须承担很大的压力去控制,一旦形势好转了,客户的呼声、经销商的埋怨,也是要考虑的,可能又要重新放开。
从风险部门的角度,如果发现了存在欺诈的经销商,一般会对其进行不同的风险政策,进行差别化管理。同时,4S店也应有反欺诈的奖励机制,这相比惩罚的机制更有积极性。前端对经销商进行奖励,也是把风险控制前移。销售顾问想多卖出车,这边有这么好的工具,一定把最好的客户带过来。金融专员也是,把好的客户递过去,未来才能多赚点金融手续费或服务费。借此,这个终端的利益就可以绑定,经销商的利益也可以绑定。
“当然,除了正向激励以外,还有负向监控。现在我们也观察到有很多经销商存在内外勾结的情况,这个经销商的金融专员本身背后有一些高额欠债,还有一些异常现金贷的借贷,这个情况的发生逼着他做错事,要还贷。所以在这一块,同盾也是跟我们一些融资租赁公司要去做到的,对他们终端的人员做监控,我们有一个产品,就是可以对你授权的这些人员定期扫描他本身的情况。所以这一块也是对于终端风险的防范。”同盾科技汽车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王泽延介绍道。
如何加强风控管理手段和预警机制
这么多年,GPS也是处在比较粗放的状态,包括部分金融公司,GPS可能只是在最终的坏账或逾期之后追车的手段。随着融资租赁的兴起,不管在业务流程还是信息度上面,GPS都比以前有了很大转变,不仅仅作为贷后追车的手段来实施,现在也成为了风控的手段。
“我们通过车分析出来一些轨迹和他的驾驶行为,如果金融公司愿意跟我们合作的话,我们结合客户的年龄、职业或者家庭住址等信息,可以做两件事:第一做风险判断;另一方面,我们来判断风险的趋势,比如后面因为各种原因,还款意愿是好的,但是还款能力出现了问题,或者有新的意外发生,以此来做这个客户的风险管理。这样GPS从最开始单纯的贷后追车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角色转变为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手段。”天易科技KA销售总监李敬涛介绍道。
在建立预警机制方面,其实不仅仅是科技金融机构的工作,很多汽车金融公司也会建立自己的预警机制。
“关于预警机制,有两方面值得注意:第一方面,对客户的预警,从客户特征,从过去的一些欺诈案例还有同业分享的欺诈经验,我们对客户做反欺诈评分,这样能够挑出一些高风险客户,对这些客户有条件的批复,加一些附加的控制手段,比如加GPS;第二方面,对渠道的预警,如果这个地区、经销商频发欺诈或造假率较高,可对这些经销商采取一定的风险管控政策。”张凌冬补充道。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十至十五年,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将呈现出全新局面,大数据风控和系统自动决策引擎的使用,大大加快了贷款审批速度,消费者立刻就能知晓审批结果;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完善,智能风控、智能营销和智能客服能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提供给消费者最佳的销售和售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