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法务部公布车事纪侵权一审判决
[爱卡汽车 行业新闻 原创]
蔚来法务部近日在社交媒体公布,蔚法务部蔚来起诉车事纪歪曲事实,公布法院已经完成一审判决。车事判定上海云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亚生)(“侵权人上海云梯”)在其控制的纪侵网络账号之一“车事纪”连续三十天置顶发布向蔚来的致歉声明,同时在判决生效十日内赔偿蔚来经济损失人民币三十万元。权审详情如下:
(1)侵权人上海云梯通过其控制的判决网络账号之一“车事纪”发布的侵权视频在将蔚来国内与挪威同款车型比较时,其给出的蔚法务部挪威同款车型售价与蔚来官宣售价不符,数据不真实;(2)侵权人上海云梯未将国内价格包含增值税,公布挪威不含增值税,车事以及国内购车享有补贴的纪侵事实进行说明,漏报相关信息存在过错,权审让不知情的判决普通网民在此基础上获得错误认知;(3)在蔚来国内和挪威车型同步上调价格的事实背景下,侵权人上海云梯宣称“(蔚来)在海外市场迫不及待要降价”,蔚法务部发布信息不经审核、公布不真实,车事存在明显过错;(4)侵权人上海云梯故意将正常商业行为歪曲为恶意欺骗谋利行为;(5)侵权人上海云梯通过其控制的网络账号之一“车事纪”在对比蔚来ES8国内与挪威的售价时,不明确对比的车型条件,混淆车型及相应售价,给出的车型售价不具备真实性,隐瞒影响价格因素的真实信息,人为夸大蔚来ES8在国内与挪威的利润差距,发布信息内容真实性未经审核,歪曲事实,误导普通网民,存在主观过错,其违法行为对蔚来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带来损害。法定期限内双方有上诉的权利。
据不完全统计,相关侵权视频和话题的转发、评论和点赞累计超百万次,至今仍在网络上传播、发酵。在诉讼前,我们曾尝试与侵权人上海云梯进行多轮沟通,要求其澄清并道歉,但其在承认内容失实的情况下一直拒绝发布正面澄清视频,其工作人员甚至在沟通中直接承认发布相关侵权视频是为了制造冲突效果。对于此类歪曲事实、侵害蔚来及用户合法权益的违法侵权行为,蔚来将持续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蔚来和用户的合法权益,捍卫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法律尊严。
此外,蔚来表示,蔚来及用户始终秉承积极的价值观,对于去年以来蔚来维权所获赔偿,我们均已捐赠给相应公益慈善组织,用于支持助学、扶贫等公益慈善事业。
精彩内容回顾:
蔚来子品牌增单电机方案 攻入20万市场
蔚来法务部:蔚蔚收容所道歉/注销账号
蔚来宣布已经完成阿布扎比主权基金投资
(责任编辑:汽车数据)
-
近日,地平线官宣获得奇瑞汽车的战略投资并完成交割,该笔资金将主要用于车载智能芯片的研发迭代与量产应用。同时,双方官宣在目前车载智能交互领域的合作基础上,正式开启面向高阶辅助驾驶领域的全新合作。 ...[详细]
-
【汽车焦点 新闻 原创】目前车市内卷严重,不少车企都加入了降价大军,但“限量、限地区、限车型”的降价潮似乎更多的是噱头和套路,廉价低配的促销品让消费者对车市产生了观望、犹豫的态度,同时对品牌口碑、产品 ...[详细]
-
MPV家族齐亮相,上汽大通MAXUS MPV战略布局重磅升级
【汽车焦点 新闻】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及使用场景的细分,出行市场不断扩大,MPV市场正逐步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新契机,不仅家庭需求处于稳定增长状态,公商务接待用车等市场对于MPV的需求也日益提升。4月10 ...[详细]
-
【汽车焦点 新闻 原创】设计师安藤忠雄说过:人是要怀揣着想象力活下去的,设计师更是要把抽象的灵感通过想象力转化为能被大众感知的美学表现。新信息时代,当汽车由交通工具向智慧伙伴不断进化时,如何使未来智能 ...[详细]
-
...[详细]
-
137亿新能源补贴将发放,比亚迪独揽43亿成大赢家,三年累计超百亿
【汽车焦点 新闻 原创】日前,工信部发布了《关于2019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情况的公示》,企业实现补贴的新年能源汽车417530辆,涉及补贴资金136.96亿,本次拟发放32.96亿 ...[详细]
-
【汽车焦点 新闻】7月17日,第25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汽车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广汽埃安携AION全系车型参展。其中,刚于上月23日上市的“15万级轿跑之王”AION S Plus,首次集结全 ...[详细]
-
五大品牌领航出击 长城汽车4月销售9.2万辆 同比劲增14%
【汽车焦点 新闻】5月10日,长城汽车发布2021年4月销量数据。4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91,784辆,同比劲增14%,其中国内销售82,703辆,同比增长5%,海外销售9,081辆,同比增长349% ...[详细]
-
4月8日晚,集度官方消息,原定于4月18日的发布会将延期,具体时间待定,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但4月18日仍将有发布相关猛料,也仍将亮相北京车展。目前,集度第一款量产车目前已经定型,并且进入了开始制造模 ...[详细]
-
【汽车焦点 新闻】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汽车市场的销量大幅下挫,汽车制造业堪称是面临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挑战。压力当前,各自主品牌车企苦修内功,即便利润出现下滑,但对于技术投入仍然重视,研发投入强度不 ...[详细]